第A12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胡茂伟:

钟情翰墨 尽心书事

图为胡茂伟及其书法作品。

    退休后,原从事金融管理工作的胡茂伟开始做减法,辞去了好多社会职务。两家上市公司邀他去做独立董事,他都推辞了,公益性的千年学府桃源书院的执行院长他却担任了,一任就是八年多。笔者去拜访他时,他兴致勃勃地宣传起了桃源书院。“它可是浙东文化的源头,历史比天一阁还要早500年。桃源书院受教的人中,有周师厚、汪洙、袁毂、张邵、史简等两百余人。”他说:“桃源书院播下的文化种子,在此后的数百年里大放异彩,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寻找桃源书院的足迹

    桃源书院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始者为“庆历五先生”之一的王致。杨适、杜醇等俱来讲学。明嘉靖初年书院被大火烧毁。原中华书局总编傅璇琮先生在世时为桃源书院的建设殚精竭虑,胡茂伟紧随其后。8年来,书院的每一次活动,如学术研讨会、龚鹏程国学院挂牌仪式、祭孔大典、学童开笔仪式、“中国梦祈福”灯会、“四知新说进校园”等,他都参与策划,亲临现场。

    胡茂伟送我一本书,那是他主编的《桃源书院》,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作的序,书中编选的文章作者,大都是甬城赫赫有名的文化学者。书的封面底图,用的是元代画家钱选的《四明桃源图》,这张画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我记得那一次,市美术馆馆长韩利诚、青年画家鲁海波和我同车,车上聊起桃源书院的事。海波说他在元人画册里看到过一幅桃源书院的画。我们一听就上了心,决定去图书馆找。”胡茂伟说。说真的,这之前他们在傅璇琮先生的指导下,恢复了被毁400多年的北宋书院,但是,总有一些人悄悄问:“桃源书院真的有吗?是不是你们编造出来的?”面对这种质疑,他挺无奈也挺伤感。当时,只有清康熙年代编的《桃源乡志》为主要依据,如果能找到元人的画,那就是“证据确凿”了。

    他至今还记得他们几个到市图书馆去找画册的情景。那次还比较顺利,在《元画全集》第二卷中,那幅《四明桃源图》赫然在目,连消失900年的广德湖,在画中也得到了展现。画面的主景是四明山脉,青山绿水间屋舍俨然,书院前的空地上还有学子正在切磋什么。图后还有宋濂、东川闲客、胡隆成、曾秉正等17人的题跋。《四明桃源图》原作曾被宫廷收藏,后流落民间,最终入藏上海博物馆。这幅图是王氏后人王敬止为追忆先祖创办书院的历史而请人绘就的,这幅画最大的价值是历史价值,它让记载在典籍里的桃源书院有了色彩和温度。“当时,大家赶忙拿出相机拍摄,书院创办发起人翁国伟兴奋得大叫,引得一些读者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他回忆道。

    后来,时任文广局局长的张爱琴赴京时,专程去拜访王蒙先生,请他为《桃源书院》作序。当王先生看到画的题跋中的两句“它年谁述琅琊谱,俯仰高风千古无”时,说:“什么也不用说了,这书院货真价实。” 于是,欣然作序。

    钟情书法墨香书屋

    胡茂伟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母亲出生于中医世家,知书达理,受父母启蒙,胡茂伟和两个哥哥都酷爱书法。小学时候,同学说起某班有位同学字写得很好,有着宏伟的志愿,今后要出一本个人字帖,他听了很受触动。直至今天,他已经出了好几本帖子了,而且,他还担任了宁波市书协两届主席和市硬笔书协三届主席。

    学书法的道路上,他曾先后得到丁乙卯、章祖安、沙孟海等名家大师的指点。对沙孟海先生,他少年时就心仪神往,想着有朝一日能得到他的墨宝。1989年,沙老来天一阁,他正好作陪。谈话间隙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五六幅书法作品请沙老赐教。沙老看到他临习的一本吴昌硕的篆书时,连连称赞。后来,他去杭州专程拜访沙老,直接说出了多年的夙愿,希望沙老为他题写“墨香书屋”(这原是胡茂伟外公用过的书斋名,他承袭了过来)几个字。一周后,胡茂伟收到了沙老儿子沙匡世的来信,信封里有沙老气势恢宏、雄浑刚健的“墨香书屋”四个字。那一刻,他欣喜若狂。

    书法是他的至爱,是他精神的源泉。退休后,他安于墨香书屋一隅,夜阑人静,挥毫泼墨,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他真草隶篆,各体兼学。“作品气息平和而不乏技巧,自然而不刻意”“雅逸蕴藉,婉转流畅”,这是行家们对他的评价。胡茂伟字“莫闲”,号“静逸斋主”。对于世俗的喧嚣和名利,他是静逸的,但对于他热爱的书法,他每日都告诫自己“莫闲”。“一天不写字或读帖,就像没吃过饭一样,老惦记着。”他说。即使到外面出差,他都带着字帖。

    数年前,雅戈尔为了亮亮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决定设计中文商标。这个书写的任务,落到胡茂伟头上,他答应试试。“雅戈尔”三字他先后修改了三稿。最后,香港顶尖华人设计师一看就认可了:“西装、衬衫是正装,而胡先生的字很正。”

    今年疫情期间,他与经络专家蔡洪光合作的《经络歌诀实用手册》钢笔字帖近期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发行。钟情翰墨,服务社会,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结缘百岁书法家

    在胡茂伟书架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一本《蒋思豫百岁书法集》。他常常翻看,既欣赏书法,同时也是缅怀老友。

    在认识蒋老前,胡茂伟曾经看到过他的一篇文章。蒋老在文中批评了当下书风浮夸、所谓的书坛名家大师满天飞的现象。其实,书法进门容易深入难,要成名成家谈何容易。这篇文章直抵内心,胡茂伟觉得这位老先生很有风骨,而且,看他的书法笔力雄健,草而不乱,奇而中正。于是,他去拜访蒋老,在接触中,更是被他的学识、涵养所折服。蒋思豫,字斯圉,号上渔,1914年4月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名门世家。外祖父徐致靖是光绪皇帝的翰林伴读,维新运动倡导者,著名的“二王”书法家。其父是清末秀才,擅长书法。其幼受庭训,翰墨丹青、金石篆刻、诗词楹联皆有涉猎,是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入室弟子。 

    蒋先生谦逊地称自己为“乡村野老”、“江南布衣”,经世事沉浮,他深居简出,门楣上刻着“窭居”二字。他给自己立下四条誓言:一不参加任何书画组织;二不举办个人书画展览;三不收学生;四不出书画册集。后来,胡茂伟热心劝说蒋老,书法艺术要向世人展示,要为社会留下些墨宝。蒋老渐渐改变初衷。胡茂伟热心主编了《蒋思豫百岁书法集》一书,并请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题写书名,宁波乡贤、文化名家余秋雨作序。当时,余秋雨正在编撰一系列文学专著理论,推掉了所有的应酬,但是,看了胡茂伟写给他的整整7张纸的长信后欣然应允。不到10天,就写好了序言。与作品集出版的同时,宁波市书协在宁波美术馆为蒋老举办了一个规模和影响力空前的“蒋思豫百岁书法展”。仅美国及台湾等地来的历史名人后代及家属就达60人。《光明日报》更是用整整一个版面来报道蒋老。感动于胡茂伟的热忱和侠义,蒋老以“书道行侠,品高墨香”的题字相赠。有一次,百岁老人还特地下厨,为他做了两个菜。他炒了鸡蛋,还烧了汤。“我还从来没有吃过百岁老人做的菜呢。”胡茂伟至今想起来都深怀感恩。

    赵淑萍/文  史凤凰/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