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憩桥往事

憩桥

贝时璋故居

贝锦泉、贝珊泉兄弟旧居

救火会

茶亭

    知道镇海憩桥村的人,大多是因为这里走出过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以及海防名将贝锦泉、贝珊泉兄弟。 

    蓝天白云,映射青瓦片片,冬日上午的憩桥村静谧如斯。这个村落形成年代久远,在300米长的憩桥古河两侧,至今留存不少清代至民国期间的建筑,河、桥、亭、古道如旧,传统风貌仍存。

    66岁的夏建国一直致力于研究当地文化,在他的带领下,沿着折来折去的小道,我们扣响了憩桥村的岁月大门。

    传说戚继光在这里休憩

    如果你问这里的村民,憩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他必然会先提起一座桥。眼前的憩桥,是一座造型简单的老式石桥,从河对岸看去,并无奇特之处。但正如桥名,踏上这座桥,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想在此歇脚的冲动。相传,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一次巡视海防时途经此桥,并在过桥四十步之遥的茶亭稍憩,“憩桥”由此得名。

    阳光正好,石桥上坐着三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豆蔻年华至白发苍苍,想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在憩桥上歇息聊天的日子。

    站在桥头望去,得以看到憩桥村的大半面貌,沿河而建的村庄,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和现代建筑相间,述说着时光的变迁。

    憩桥南边的巷子里,建有茶亭、茶楼。茶亭坐西朝东,硬山顶砖瓦结构,茶楼就建在茶亭边上,中间的巷子正巧通向憩桥。在茶楼外侧的墙面上,有一块茶楼石碑,上面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8月,善心人士捐资建造茶亭一座,茶楼一幢,公设茶会,为往来行人提供休息,由三名热心人士义务轮流施茶。

    “以前这里不要太热闹哦,很多人聚集在这里休息喝茶。”循着声音,70岁的村民包伟康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他的家就在茶亭贴隔壁。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对憩桥的感情已融入血液,“你瞧这石块,上面的双龙戏珠风化了,但在我看来依然光彩熠熠。”闲时,包伟康总会倚靠着亭子里的石凳,仿佛还能看见旧时商客往来,看到他们喝茶、听风看雨。

    贝氏出了两名舰长

    在一栋老房子前,黑底金字“将军第”高悬在上,透露出几缕庄严的气息。“将军第”匾额的后方,便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两位先驱人物贝锦泉、贝珊泉兄弟的旧居。

    贝锦泉,字敏修,憩桥人,清朝光绪年间定海总兵。两兄弟的传奇故事在夏建国浓浓的宁波腔中娓娓道来。

    贝锦泉年轻时在葡籍外轮上做水手替班,凭着聪明好学,他很快掌握了轮船性能、航海技术。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到福建船埠任职。

    清咸丰年间,宁波帮海商李也亭、盛植琯等人为了海上安全在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共同出资购买火轮船“宝顺”。经人推荐,贝锦泉成了“宝顺”的掌舵人。贝锦泉胆大果敢,“宝顺轮”追击海盗、为商船护航,短短数月战功赫赫。贝锦泉因此声名鹊起。

    1866年,总理衙门大臣左宗棠主持洋务运动,购买了轮船“华福宝”,贝锦泉受到左宗棠赏识担任舰长。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任命贝锦泉为定海总兵,防守镇海前沿阵地定海,成为抗法名将。贝锦泉病逝后,清廷赐敕为“建威将军”,大学士翁同龢为贝氏题写墓碑。

    贝珊泉是贝锦泉的兄弟,他由兄长招募入军,后成为一名 “超武”兵舰舰长。镇海口战役胜利后,贝珊泉也因为立功被擢升为水师总兵、候补副将。 

    时光变迁,如今的我们站在出过两位水师舰长的贝氏故居前。故居如今由贝氏后人一代代继承,现由贝珊泉后第五代长子贝金鳌守护打理。四合院式,著名的桂花厅是三间西厢房,保存尤其完好。夏建国说,贝氏故居有近两百年历史,作为当地的大户人家,老屋原来有共二十四间街屋,里五进七间二弄四过道,东西还有两个大花园。虽是两百年的老房子,但房屋大体保存良好,各处细节彰显当年建筑工人的匠心独具。

    藏在村里的消防队

    就在贝氏祠堂旁,一幢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上的“憩安救火会”五个大字特别醒目,青砖实叠墙面,卷式拱形门,门顶分别塑着斧子、榔头、警钟、穗花等图案。

    “憩桥的龙当时是出了名的,‘憩桥龙’一出,再大的火也灭得了。”夏阿姨从小在这里长大,谈到“憩桥龙”的名气,眼中闪着自豪。

    “当时贝家通过庄市叶澄衷买来一条美国龙,和村民一起组织成立救火会。宁波人叫‘咯咯龙’。灭火器中间是个长方形木桶,里面灌满水,力大的男人推压挤出水就可以灭火了。”夏建国对这段历史记得很清楚。

    而在其他村民的记忆中,憩桥救火会组织参与过的火灾救援至少有十多次。当时并不是所有的村都有救火会,因此如果附近的村庄发生大火,这里的村民也会赶去救援。有村民还记得,隔壁甸央周自然村60多年前突发大火,火势大燃烧了4个多小时,毁掉十几间房子。憩桥救火会当时出动了两台“水龙”,全村所有青壮年男子都出动前去救援。

    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专业消防队成立后,憩桥救火会才慢慢淡出历史。

    隐匿着的名人故居 

    到憩桥不得不提到贝时璋,他的故居也隐匿在这里。整个建筑建于清光绪中期,构筑普通,看起来并不豪华。

    1903年,贝时璋就诞生在这里。幼时,贝时璋在位于贝氏宗祠内的“进修学堂”上学。在他10岁时,学堂停办,贝时璋因此去了宝善学堂(今贵驷小学)学习了两年。12年时光,贝时璋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夏建国说,1948年,贝老因父亲去世回过一次镇海,此后便再也未踏上故乡土地,但孜孜于科学事业的贝老对养育他的故土始终怀有炽热的情感。比如生前每当有人问他怎么会对生命科学产生兴趣,他总会回想起幼时在贝氏宗祠、宝善学堂求学的情景。晚年见到宁波老乡,他也总是很高兴。家乡人前往探望带给他的虾皮等土特产,他一尝便知道是家乡的味道。 

    离开憩桥村时,夏建国笑着说,“以后有空多来走走,给你们讲更多的村里故事。” 

    记者 吴丹娜/文 郑凯侠/摄

    通讯员 曹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