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教育 需要父母摒弃焦虑回归初心

    苑广阔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多位教育界专家、老师和家长展开了一场关于“消除中国家庭育儿焦虑”的教育讨论。有专家提出,父母的恐慌和焦虑导致儿童“童年恐慌”现象几十年来不断增多,家庭教育走入了学校化、知识化的误区,家庭变成了学校,家长变成了老师,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务。12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必然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并且导致对孩子评价的单一化,那就是一切以学习好、成绩好为评价标准。

    在这样的一种焦虑情绪下,大人和孩子都会很累,而家庭也最终异化为“第二学校”。孩子回家没有时间玩耍,没有精力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只是不停地做作业、刷题,童年生活过得单调而枯燥。家长如果能够自己辅导孩子,就自己辅导,如果自己水平有限,或者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就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提高班,于是在家庭之外,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又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校”。

    家庭教育异化为学校教育、知识教育,可以说这就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但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又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应该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更加具体说来,学校教育因为其所承担的功能,决定了它必然会以传授知识,普及文化为主要目的,同时兼具着品德的教育、素质的养成等等,那么作为家庭教育,就要承担起对孩子完整人格、健康品质、各项能力的培育责任来。

    现在的问题,就是学校强调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家庭同样强调知识和文化的教育,但是双方不约而同都忽视了人格、品质、能力等等的教育和养成。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人格很难完整,品质也多有欠缺,而能力更是难以令人满意,也就是成了我们惯常所说的“高分低能”。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可以上名校,出国留学,获得较高的学历,取得世俗的成功,但是他到底能否获得幸福,能否有对他人的关怀,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确实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学校的素质教育需要继续探索和尝试,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则需要及时纠偏、回归初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