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鄞州公安抓获一批生产假冒汽车配件的犯罪嫌疑人。 通讯员供图 |
昨天上午,鄞州公安分局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今年该局“蓝剑”专项行动成绩: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7人,捣毁各类制假售假窝点56个,涉案金额逾3.05亿元;其中,破获假冒宁波企业注册商标、商业秘密案件10起,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成绩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一。 创新定损法,破获2.47亿元大案 去年10月,鄞州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接到鄞州两家知名企业报案,其企业所拥有的5项排名全国第一、世界前30的领先技术信息被侵犯,一旦技术外泄或侵权产品流入市场,会对受害企业及我市冶金、音响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鄞州警方迅速成立了以经侦大队骨干民警为班底的专案组,展开侦查。尽管涉案嫌疑人取化名、使用老年机、摧毁涉案书证、变更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反侦查措施,但专案组经过周密部署、多线作战,辗转杭州、深圳、惠州、绵阳四地开展侦查,迅速抓获全部嫌疑人,并查封多条半成品流水线及数个原材料堆放仓库,及时制止侵权产品流入市场。 据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吴寒冰介绍,一般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如果未进入实际生产阶段,经济损失难以计算。面对这个难点,专案组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将司法实务界“合理许可价值”定损法应用于本案,并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鉴定机构依照此法计算出两案直接侵权损失。两起案件迅速侦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涉案价值达2.47亿余元,捣毁了位于杭州建德、富阳以及广东深圳、惠州的犯罪窝点。 这两起案件的办理是浙江省首次将“合理许可价值”定损法成功应用于商业秘密案件侦办,被收入浙江省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其中创新运用的“合理许可价值”定损法,被最高院、最高检吸收运用于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中,填补了法律依据空白。 再下一城,摧毁假冒汽配网络 今年5月,鄞州警方接到区内某大型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报案:企业生产的汽配产品在国内市场被大量仿冒并通过网络在全国销售,严重伤害了企业的市场利益,更对消费者的行车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接案后,鄞州警方迅速成立专班并启动打击预防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快速反应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开展线索排查。经过对全国东部、南部及中部地区的多个汽配市场长达3个月的摸底调查,查明多个地区汽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的汽车配件产品,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必须“深挖黑色产业全链,彻底铲除制假源头”,专案组通过数据技术引领的信息技术和传统侦查手段的紧密融合,迅速从大量终端市场的售假线索顺线追踪至北方某边境城市,成功锁定李某、于某等多名生产假冒汽车配件的犯罪嫌疑人。 12月15日,在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鄞州警方出动警力46名,奔赴北方某边境城市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共捣毁汽车配件制假窝点6 处,抓获制假犯罪嫌疑人12名,查扣假冒汽车配件成品、半成品7887余台,作案工具14台。 目前,鄞州区拥有商标有效注册量65822件,包括中国驰名商标26件。今年以来,鄞州区累计发明专利申请4840件,发明专利授权129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19件,3项数据稳居全市第一。 如何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已成为当前知识产权工作的重中之重。鄞州公安机关积极推进警企协作,通过走访企业、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建立绿色通道等方式,倾听企业呼声和建议,向企业提供防范侵权和维权的指导帮助,协助企业主动预防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发生,切实保护权利人企业的合法权益。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