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周律之先生在家中。 记者 周建平 摄 |
|
1982年,周律之(右)、周节之(左)陪同沙孟海参观天一阁。 |
宁波书法界有一对著名的兄弟,哥哥周节之,弟弟周律之。宁波各处匾额楹联,多有他二人的题字。 周家是书法世家。兄弟俩的祖父周澄20岁上就在宁波创办了“翰墨林”印社。虽为印社,也雕刻书版、印刷书籍、勾勒铭志,加上书法篆刻,颇有名气。 父亲周埜幼承家学,为人谦逊,常吸引文人墨客来印社探讨艺事。吴公阜、沙孟海、葛夷谷等皆为座上客。然周埜早逝,失怙时,周节之才18岁,律之8岁。 同道朋友对周氏兄弟多有照拂。葛夷谷看重二人少年懂事,将他们收于门下。 周节之、周律之兄弟同列西泠社员,在西泠印社百年史上也不多见。 2008年,周节之去世,享年89岁。2020年12月29日,周律之与世长辞,享年91岁。“双子星”同归天上,引发宁波各界人士缅怀。 宁波书坛的一个时代过去了 “宁波书坛有两家人很著名,一是沈家,出了沈元魁、沈元发兄弟,一是周家,有周节之、周律之。”周律之先生辞世消息传来,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陈启元语调沉痛,“这四位先生离开,代表宁波书坛的一个时代过去了。” 陈启元与周律之相识相交近半个世纪,陈启元一直称其“周老”。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11月17日的宁波印社成立周年会上,“周老看到我来,挺高兴,叫我到身边坐。我看他精神有些不太好,就没有多说话,万没想到是最后一面……” 昨日,陈启元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在他看来,周律之先生生平有三大贡献: 其一,他是宁波市书法家协会成立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上世纪80年代,宁波书协在全国书法复兴热潮中诞生,与周律之、张莘良两位先生的努力分不开。”周律之先生连任第二届、第三届市书协主席,他工作认真负责,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第四届,接力棒交到陈启元手上,周老仍十分关心。“可以说宁波书法艺术能够发展到今天,周老厥功至伟。” 其二,为培养宁波书法青年做出很大贡献。“但凡看到宁波有天赋的小青年,他总会关心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这些小青年,现在有许多已成为宁波书坛的中坚力量。 其三,个人书法造诣高。周律之先生先后师从葛夷谷、沙孟海,得沙氏真传,书、印双绝,篆、隶、行、草无所不涉,尤以行草见长,书风朴茂多姿,气势奔放,很有个性。“宁波现在书法造诣能超过周氏兄弟的,恐怕还没有。”陈启元表示。 年初在天一阁举办过捐赠展 2020年1月,天一阁博物馆曾推出“周律之书法篆刻捐赠作品展”。周老对天一阁情有独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借办展、笔会之机不断向天一阁捐赠自己的书法和篆刻作品。 2019年8月,当天一阁提出想系统收藏他的作品时,周老“交关高兴”。“自己的作品能入藏天一阁博物馆,那是顶好了,我原本就有这样的想法,没想到天一阁也有此意”,周老对当时上门采访的媒体表示,把作品交给天一阁,“那是顶放心的啦”。 最终他选出32幅书法和17方篆刻作品捐赠天一阁。其中书法以他晚年的行草为主,有《孙过庭书谱节录》《临赵孟頫洛神赋》等;篆刻则以早期作品为主,多为其艺术生涯中常用印章。 今年1月的展览便是对这次捐赠的回应。当时,天一阁云在楼共展出周先生书法、篆刻精品50余件,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这位大家的艺术生涯。“对于周老的去世感到非常突然,我们会珍藏好他的作品,继续把周老的艺术和精神传播好、发扬好。”天一阁博物院专职副书记郑薇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曾经历《宁波报》创办和复刊 周律之先生是个“多面手”。除了是位出色的书法篆刻家,他还曾担任过市文化馆、展览馆馆长,宁波诗社社长等,此外,他还是1956年《宁波报》创办时的老报人。 1980年6月1日《宁波报》复刊后,周律之曾撰文回忆自己在报社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曾一度担任《百花园》副刊编辑,经过20年风雨岁月,而今又重新回到这块曾经耕耘过的园地,欣逢百花盛开的文艺春天,怎能不激动于怀!” 重返新闻岗位,周律之先后与施怀珠、吕宪平搭档,主持副刊组工作。那时的副刊组还包括专刊和政法文教新闻,亦称政法文教组,由贺圣思、周行芬、姚志明、舒善本、陈泽余分别主持《百花园》《月湖》《青年之友》《党的生活》《科学窗》,“称得上精兵强将”。 “当时,我在周老师部下工作。他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身材颀长、和蔼可亲的儒雅长者,也是我到报社之后的第一任领导、师长。”姚志明向记者回忆,“他手把手教我写文章、编稿件、拟标题,常把编辑的报纸当成艺术品,一丝不苟,倾情投入。” 2017年,姚志明策划《周律之诗文杂稿》一书,内有周先生散文、随笔、序跋、书学、报刊、吟草等章节,可以说是他毕生翰墨的心血结晶。尤其是“报刊”章节,为想了解宁波报刊史的读者,提供了可信的史料。 葛夷谷先生曾有诗赠周氏兄弟,“世乱艺坛久沉寂,凿印今有大小周”。如今,斯人俱已长逝,再读旧诗,不禁令人叹息。记者 顾嘉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