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员上岗培训会。 |
2020年,在鄞州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该区紧密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年度重点任务,全力提升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水平,收获满满,交出了一份可喜的答卷。 截至2020年11月底,鄞州全区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100%,资源化利用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73%,圆满完成市定目标。 2020年,鄞州共创省级示范片区(街道)3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04个、市级示范小区208个、市级示范单位267家,省级高标准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镇2个、市级示范村7个,被评为宁波市2020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胜区域。 过去一年收获多多 回望2020年,鄞州垃圾分类工作可谓捷报频传。 据鄞州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全年先后开展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并辅以“破袋投放、加强执法”“不分类不收运”等N项保障举措攻坚行动,各乡镇(街道)充分压实社区、物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撤桶并点、桶边督导、定时定点”三项机制,前端管理实效不断提升。推行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机制,建立“日督查、周通报、月排名”考核机制,制作社区“四色榜单”,层层传递压力、激发动力、夯实举措,促进源头分类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区居住小区源头分类质量合格率为97.1%。 鄞州先后建立了区级、镇街、行业等多级垃圾分类培训体系,与宁波电大合作成立了鄞州区垃圾分类学院,开展“百村万人”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微信群课堂、执法上门宣传等线上线下宣传培训活动1600余场,共计5万余人参与。 截至2020年11月底,鄞州全区城乡生活垃圾总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7.7%。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推进加快,向全区快递行业发送《绿色包装倡议书》,倡导快递业提高源头减量意识,对快递网点进行不定期抽查,推动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一次性”用品管控更加严格,加大对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使用一次性杯具的查处力度,加强对旅行社、宾馆饭店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当前全区星级宾馆均不再主动提供限制性“一次性消费用品”。 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管理更加有序,督促农贸市场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工作,城区25家农贸菜场的厨余垃圾已进行统一收运、统一处理。再生资源回收服务进社区工作更加规范,整合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扎实推进中心城区“两网融合”工作,启用“搭把手”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累计安装智能回收箱535个,新增重点回收企业1家,培育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7家。 管执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社区与执法队员结对联系制度,由社区列举源头分类质量较差的小区,锁定至居民个人,再由执法队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处罚,形成“管理举证、执法介入”的联动模式。2020年以来,开展了居住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执法整治工作,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教育劝导1.3万余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256份。全区2020年以来办理垃圾分类执法案件215件,其中个人149件,企业66件,累计罚款243800元。 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成果丰硕的2020年已经成为过去,进入2021年,鄞州垃圾分类工作将更上层楼。 以管理约束促质量提升。按照“管行业、管分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职责。进一步推进环卫“清源”行动,不断提升城区生活垃圾收运质量。健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统计制度和回收经营者信息公开制度。推动有害垃圾管理台账电子化,实行危险废物违法有奖举报制度。全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推广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探索包装废弃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全面开展城乡垃圾堆放整治,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及农膜回收利用网络。 优化“日督查、周通报、月排名”制度,完善约谈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及人大、政协抽查,建立多层级检查督导机制。适时调整考核标准,将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合格率与本月合格率下降比例均纳入月度考核得分,合格率下降比例按双倍扣分。进一步发挥考核结果应用,对分类质量差、排名落后的小区,坚决启动“不分类不收运”机制,倒逼社区、物业、居民落实分类责任。 坚持奖惩并举,以管执联动促习惯养成。不断丰富垃圾分类宣传载体,强化鼓励式宣传教育,通过开设居民奖励积分等方式,加深居民“分类有益”认识。针对当前个人垃圾分类执法取证难的问题,加强社区、物业与执法机构对接沟通机制,建立居民分类评价数据库,针对性地做一批“典型案例”,强化执法震慑效果。针对屡教不改的“钉子户”,在执法跟进基础上,探索与个人征信挂钩机制,通过硬性手段促进强制分类。 总而言之,在新的一年里,鄞州垃圾分类工作将力争上游,用更坚实的步伐推进美丽宁波与美丽鄞州的建设。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陈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