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孝逆子

——宋江不上梁山之谜(之一)

    □胡杨

    宋江曾经有两次上梁山的机会。一次是在小说第三十五回,宋江大闹了清风寨之后,为了躲避朝廷的围剿,就想上梁山去落草避难。还有一次是在小说第三十六回,宋江刺配江州,路过梁山泊时,被晁盖他们请上了梁山。

    可是到了最后,宋江两次都没有上梁山入伙。那么,宋江为什么没有上梁山入伙呢?

    我们先来说说,宋江第一次没有上梁山入伙的情形。

    清风寨反了花荣、秦明、黄信这三员战将后,青州府的慕容知府便申文中书省,要起兵来清剿清风山。

    清风山的众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商量道:“此间小寨,不是久恋之地。倘或大军到来,四面围住,如何迎敌?”

    于是,宋江就提出了一个去梁山入伙的主张。宋江道:“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做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宛子城、蓼儿洼,晁天王聚集着三五千军马,把住着水泊,官兵捕盗,不敢正眼觑他。我等何不收拾起人马,去那里入伙?”

    大伙儿听了,一致赞同宋江的想法。

    于是,宋江就把清风山的人马分为前后三队,扮作前去收捕梁山泊的官军,取路投梁山泊而来。

    路过对影山时,宋江又收了吕方、郭盛这两个少年英雄。但是,队伍还没走到梁山泊,作为入伙提议人的宋江,却在半路上独自开溜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天,宋江和燕顺在官道旁边的一家大酒店里,偶遇了一个来给宋江送信的人。这个送信人的名字叫石勇。

    石勇给宋江送的信,是宋江的弟弟宋清写的。宋清在信中说,宋太公已在正月初头因病亡故,现停丧在家,专等宋江回家迁葬。

    这封信宋江不看则已,一看当即就痛不欲生,捶胸自骂道:“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然后,就哭着把头去撞墙壁。燕顺、石勇见状,慌忙一把抱住了宋江。

    宋江哭得昏死了过去,半晌方才苏醒过来。宋江吩咐燕顺道:“不是我寡情薄意,其实只有这个老父记挂,今已没了,只得星夜赶归去,教兄弟们自上山则个。”

    于是,宋江便匆匆给梁山写了一封推荐信,备说了花荣、秦明等人上梁山的原委。然后连酒食都不肯沾唇,就飞也似的独自一人回家奔丧去了。

    袁无涯本对宋江奔丧这一节,有句眉批写得很在理:“此一段文情既妙于分枝立节,亦正见宋江生平以忠孝为心,不是轻意落草的,故不一直说去。”

    花荣、秦明等九个好汉见事已至此,只好领着三五百人马,自个儿上了梁山。

    等宋江心急火燎地赶到家里,才发现宋太公并没有亡故。那封报丧的假信,是宋太公授意宋清写的。

    那么,宋太公为什么要让宋清写这样一封假信呢?宋太公的考虑,主要是出于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思念宋江,用庄客的话说是“太公每日望得押司眼穿”,只想能早日见上宋江一面。

    二是听说白虎山地面多有强人,深怕宋江一时被人撺掇,去山上落了草,做个不忠不孝的人。

    三是听闻朝廷已经大赦,凡是民间犯了大罪的,都可以罪减一等处罚。

    所以,宋太公就让宋清写了这封假信,以望宋江能够早日回家,父子团聚。

    谁知,宋江在家里连椅子都还没有坐热,就被郓城县的都头赵能、赵得抓获了。

    宋太公对宋江的被捕懊恼万分,哭道:“是我苦了孩儿。”

    但宋江反而安慰父亲道:“父亲休烦恼,官司见了,倒是有幸;明日孩儿躲在江湖上,撞了一班儿杀人放火的弟兄们,打在网里,如何能够见父亲面?便断配在他州外府,也须有程限,日后归来,也得早晚伏侍父亲终身。”

    于是,第二天宋江就被赵得、赵能他们押到了郓城县。这,就是宋江第一次没有上梁山入伙的经过。可以这样说,宋江原本是想上梁山,最终却因回家奔丧而没有去成。

    有人说“如果此时宋江上梁山,将对晁盖在山寨的地位产生强劲挑战。宋江知道,一山容不得二虎……因此,谙熟江湖套路的宋江就于半路上炮制出一个父亲亡故的假消息,为自己找了个脱身借口。”(孙孟强《水浒的真相》,52页)这样的说法,真的是不符合小说实际的无稽之谈。

    宋江在郓城县被关入大牢后,宋太公便在官府里买上告下,使用钱帛,最后就把宋江判了个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

    临去江州牢城前,宋太公把宋江唤到僻静处叮嘱道:“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孩儿路上慢慢地去,天可怜见,早得回来,父子团圆,兄弟完聚。”

    果然,宋江路过梁山泊时,就被晁盖他们请上了梁山。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宋江第二次没有上梁山入伙的情形。

    小说第三十六回,宋江为了能避开梁山泊的耳目,就与两个防送公人商量道:“实不瞒你两个说,我们今日此去,正从梁山泊边过。山寨上有几个好汉,闻我的名字,怕他下山来夺我,枉惊了你们。我和你两个明日早起些,只拣小路里过去,宁可多走几里不防。”

    两个公人道:“押司,你不说,俺们如何得知?我们自认得小路过去,定不得撞着他们。”

    于是,那天路过梁山泊时,宋江他们特意起了个大早,五更天便打火做饭,只想走小路以便能够绕开梁山泊。

    谁知,宋江他们大约只走了三十里路光景,只见前面山坡背后便转出了一伙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宋江定睛一看,那来者不是别人,为头的那个好汉正是赤发鬼刘唐。

    刘唐说道:“奉山上哥哥将令,特使人打听得哥哥吃官司,直要来郓城县劫牢,却知道哥哥不曾在牢里,不曾受苦。今番打听得断配江州,只怕路上错了路道,教大小头领分付去四路等候,迎接哥哥,便请上山。”

    但是,宋江却根本不想上梁山。

    这时,只见吴用、花荣两骑马在前,后面数十骑马跟着,朝着宋江飞奔而来。下马叙礼罢,见宋江不愿去梁山,吴用就说道:“我知兄长的意了。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晁头领多时不曾得与仁兄相会,今次也正要和兄长说几句心腹的话,略请到山寨少叙片时,便送登程。”

    宋江见吴用都这样说了,没有办法,只好在吴用、花荣等人的陪同下,上了梁山。

    晁盖见了宋江,大喜过望,说道:“自从郓城救了性命,兄弟们到此,无日不想大恩。前者又蒙引荐诸位豪杰上山,光辉草寨,恩报无门。”

    但是,此时宋江的心思,早已迥异了当初带着花荣、秦明他们投奔梁山泊时的那个宋江了。

    于是,宋江同晁盖说道:“小可自从别后,杀死淫妇,逃在江湖上,去了年半。本欲上山相探兄长一面,偶然村店里遇得石勇,捎寄家书,只说父亲弃世。不想却是父亲恐怕宋江随众好汉入伙去了,因此诈写书来唤我回家。虽然明吃官司,多得上下之人看觑,不曾重伤。今配江州,亦是好处。适蒙呼唤,不敢不至。今来既见了尊颜,奈我限期相逼,不敢久住,只此告辞。”

    众人见宋江态度如此坚决,没有办法,只得礼送宋江下山,让他前往江州牢营了。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问了,当初在清风山的时候,宋江不是主动提议要去梁山泊入伙的吗?只是后来因为要回家奔丧,所以才没有与花荣他们一起上了梁山。那么,现在宋江既然已经到了梁山,为什么又不愿入伙呢?这宋江的言行,不是前后不一了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宋江不是不想上梁山,而是他不敢上梁山。

    想当年,宋江还在郓城县里当押司的时候,听说晁盖他们反上了梁山,宋江心里还隐隐有点羡慕,“那晁盖倒去落了草,直如此大弄。”(第二十回)但是,现在真的到了梁山泊,宋江却又不敢入伙了。

    宋江之所以不敢入伙,主要有这样四个原因: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怕违了父命。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宋太公一见宋江回来,便向宋江道出了写假信的原委。宋江是个大孝子,当他听了父亲那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语后倍受感动,当即就拜倒在地。

    所以,当郓城县的都头赵能、赵得前来抓捕宋江的时候,宋江反而安慰父亲休要烦恼,说是这次见了官司,未必就是件坏事。

    因为面对着思儿心切的老父亲,宋江的想法改变了。他不想落草为寇,做个不忠不孝之人了。他只希望能够有机会早晚伏侍在父亲的身边,以尽自己的孝心。

    这是宋江此时的真实想法。后来,宋江刺配江州,临行前宋太公又再三嘱咐宋江,千万不要上了梁山,“教人骂做不忠不孝”,宋江听了都一一答应了。

    所以说,不想违背父亲的愿望,是宋江不敢上梁山入伙的首要原因。

    袁无涯本在石勇寄书这一节有个眉批,说得很有道理:“此一段文情既妙于分枝立节,亦正见宋江生平以忠孝为心,不是轻意落草的,故不一直说去。”

    余象斗本也有句很到位的批语:“上山相见,众好汉告留不住,不然,则公明从矣,奈父之命安可逆哉!”

    那么,宋江不想上梁山入伙的另外三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