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司见了,倒是有幸

——宋江不上梁山之谜(之二)

    □胡杨

    上回,我们说到宋江之所以不敢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怕违背了父命,落草为寇,做个不忠不孝之人。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宋江不敢上梁山的另外三个原因。

    首先,宋江是怕失却了未来的前程。

    上回我们曾经讲过,宋太公之所以要诈写假书,让宋江赶回家来,主要是出于三方面因素的考虑,其中,第三个因素就是朝廷已经颁发了赦书。

    宋太公道:“近闻朝廷册立皇太子,已降下一道赦书,应有民间犯了大罪,尽减一等科断,俱已行开各处施行。便是发露到官,也只该个徒流之罪,不到得害了性命。且由他,却又别作道理。”

    宋江在宋家庄村口遇到张社长时,张社长也恭喜宋江道:“且喜官事已遇赦了,必是减罪了。”

    因为,宋江杀的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阎婆惜,而且早已没有了苦主。再说,现在天下已经大赦,宋江即使是见了官,最多也是判个徒流之罪,而不会因此丢了性命。所以,此时的宋江,早已没有了亡命江湖的必要。

    因此,听说郓城县的都头前来抓捕自己时,宋江反而很坦然地安慰父亲道:“父亲休烦恼,官司见了,倒是有幸。”

    小说写道,宋江爬上梯子,对着庄外郓城县的两位都头叫道:“你们且不要闹。我的罪犯,今已赦宥,定是不死。且请二位都头进敝庄少叙三杯,明日一同见官。”

    面对前来抓捕自己的郓城县的公人,宋江不但没有设法出逃,反而是打开庄门,将这些公人请到庄里的堂上坐下,杀鸡宰鹅,置酒相待。给那些土兵每人都送了一些钱物,而那两位都头,则送了二十两银子的好看钱。

    宋江见官后,果然不出所料,只被判了个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

    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杨志因为在黄河里翻船,失了花石纲,只得逃亡在外乡避难。后来,听说朝廷下诏赦免了罪犯,不也就急急忙忙地收罗了一担钱财,想去东京枢密院里打点打点,再谋个前程吗?

    朱仝刺配沧州牢城后,吴用就奉命前来邀请他上梁山入伙。朱仝拒绝吴用邀请的理由,不也是想过个一年半载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吗?

    所以,此时的宋江,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有所企盼的,对自己的前程也是有些念想的。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问了,宋江不但在郓城县里杀了阎婆惜,而且还在在清风山上杀了刘高,在青州城外屠杀了那么多的无辜百姓,甚至还策反了花荣、秦明、黄信等朝廷将领,宋江犯下了如此重罪,朝廷还会赦免他吗?

    答案是会的。

    因为,出现在清风寨、青州府的宋江,其实并不叫“宋江”。那时,他的名字叫“张三”。所以,在清风寨的档案里,宋江的大名是“郓城虎张三”。清风山这桩震动朝野的大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宋江是没半毛钱关系的。

    为此,小说第三十四回还专门写了这样一段事关“郓城虎张三”的小插曲。秦明为了劝降黄信,单骑匹马来到了清风寨。

    黄信问道:“总管缘何单骑到此?”

    秦明先说了损折军马的情况,然后说道:“山东及时雨宋公明疏财仗义,结识天下好汉,谁不钦敬他?如今现在清风山上,我今次也在山寨入了伙。你又无老小,何不听我言语,也去山寨入伙,免受那文官的气。”

    黄信答道:“既然恩官在彼,黄信安敢不从?只是不曾听得说有宋公明在山上,今次却说及时雨宋公明,自何而来?”

    秦明笑道:“便是你前日解去的郓城虎张三便是,他怕说出真名姓,惹起自己的官司,以此只认说是张三。”

    黄信听了,跌脚道:“若是小弟得知是宋公明时,路上也自放了他;一时见不到处,只听了刘高一面之词,险不坏了他性命。”

    显然,黄信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郓城虎张三”其实就是宋江。

    因此,这样看来,只是杀了阎婆惜的宋江,他的案子其实是不重的。事实也果真如此,见官之后的宋江,从轻发落,性命无忧,只是判了个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而已。可见,宋江他依然还有未来。

    其次,宋江是怕坏了自己的名声。

    在宋江那个年代,上山落草实在是件株连九族、万不得已的事情。如果尚有一线希望,就断不会去背这个贼寇的骂名的。史进、杨志如此,武松、鲁智深也如此。

    小说第二十回,宋江见了济州府防备梁山泊贼人的公文后,便在内心寻思道:“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

    可见,在宋江的眼里,晁盖他们反上梁山,是做下了灭九族的勾当,虽然事非得已,但在法度上却是饶不得的。而那个阎婆惜,之所以会招来杀身之祸,就是因为她威胁宋江,说要去郓城县里告发宋江连通梁山泊的罪证。

    小说第二十二回,朱仝义释宋公明时,曾问宋江可去哪里安身?宋江一口气说出了三个去处:一个是沧州横海郡柴进庄上,一个是青州清风寨花荣处,还有一个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但是,宋江却唯独没有讲要去梁山落脚,尽管宋江曾对晁盖他们有救命的大恩。

    那么,朱仝为什么在私放晁盖时,要告诉晁盖“你不可投别处去,只除梁山泊可以安身。”(第十八回)而对宋江,朱仝却不推荐梁山泊呢?

    按理来说,自从晁盖上了梁山之后,梁山的面貌早已经焕然一新了,宋江此去梁山,应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朱仝在宋江面前,竟然只字未提梁山泊。朱仝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作为宋江的好兄弟,朱仝是明白宋江的心思的。朱仝晓得,宋江是断然不会去梁山落草为寇的。

    小说第六十七回,单廷珪之所以会骂关胜上梁山落草,是“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对此,王望如有句评语,讲得很到位:“宋江同弟宋清脱兔不投蓼儿洼,而投横海郡,可知宋江初心原不肯坐梁山第一位也。”此言甚是。

    作为一个好汉,个人的名声是很重要的。显然,此时的宋江还不想上山为寇,坏了自己的名声。

    第三,宋江是怕中了他人的圈套。

    宋江“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吏道纯熟,深谙世故,我们在相关文章中曾经分析过,其实宋江早就从梁山的所作所为中,嗅到了那丝若隐若现的凶险。

    所以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宋江觉得自己上梁山的时机还不够成熟,果断下山是他此时最好的选择。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问了,既然宋江觉得此时上梁山的时机还不够成熟,那么当初在清风山上,宋江为什么又要主动提议去梁山入伙呢?当初,宋江之所以会这样做,无非是出于这样两个原因:

    一是,宋江当时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因为,朝廷马上就要起兵扫荡清风山了,而一旦朝廷大军四面围住了清风山,那么清风山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根本就施展不开,无法迎敌,极有可能会面临一个倾巢而亡的结局。

    对于这样一个极为不利的形势,宋江是有清醒认识的。所以,宋江无奈之下才不得不违心地抛出了去梁山泊入伙的提议。

    二是,宋江根本不知道朝廷大赦这件事。

    如果宋江在去梁山泊的路上没有碰到前来送信的石勇,那么宋江也就与花荣、秦明他们一道上梁山了。

    可是,后来宋江回家奔丧,一听说朝廷大赦这件事,宋江立马就改变了自己原先的行动计划。此时宋江的选择,已不再是逃亡江湖,而是要去见官了。

    因为宋江知道,自己的命已经保住了。宋江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地去江州牢城服刑,然后争取早日能回到父亲的身边,服侍父亲,尽好孝道。

    但问题是不但花荣、秦明这些清风山的人,就是连晁盖、吴用这些梁山上的好汉,也都知道宋江原本是要上梁山的,后来只是临时回家奔丧去了。

    那么,现在宋江被晁盖他们请上梁山之后,宋江又是如何来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