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春晚现场。 |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宁波街头巷尾的年味越来越浓了。年味儿,或许是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或许是看一场热热闹闹的“村晚”。 昨日18:30,2021年宁波市(慈溪)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 云直播热闹开演,村歌、村舞、村运、村秀,戏曲、小品、朗诵……来自宁波11个区县(市)、园区等3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的“民星”轮番登台,上演了一场充满“年味”“乡土味”和“时代味”的文化盛宴。 从“要我上”到“我要上” 开场歌舞《乡亲们快快一起来》音乐响起,男女老少打开文化礼堂院门,挂灯笼、贴对联。舞蹈演员们手持手龙、灯笼、绸带等欢欣起舞,年味仿佛扑面而来。 俞桂芳来自象山西周镇,是手龙舞节目表演的领队。手龙舞属非遗项目,动作主要是穿、躜,翻、转。俞桂芳说,“手龙舞的技巧性就在于‘动’,表演起来充满生机与神气,我们刚开始排练手龙舞的时候,村民都争相来围观,很多人跟着我们学。” 为适应疫情防控的需要,此次“村晚”前期在慈溪市宗汉街道百两村文化礼堂分批次录制。录制当天,正值降温,俞桂芳和几个小姐妹的心里却是热腾腾的。“我们的节目很接地气,在象山演出时就很受欢迎!没想到这次演到全市村晚上去了。” “西周36个行政村,现在村村有文艺队,各村的文化礼堂建起来后,大家的文艺细胞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西周镇文化站的姚琴琴说,这两年,村民们演出的积极性很高,看视频自学,请老师面对面教学。“以前,他们是‘要我上村晚’,现在变成了‘我要上村晚’。” 从“小联欢”到“大狂欢” 作为这次村晚活动的“东道主”,慈溪市宗汉街道百两村文化礼堂的村民带来了戏韵快板——《叽叽喳喳六大嫂》。六位大阿嫂齐上台,以姚剧音乐为基调,用瓷盏、小鼓打击,说的是“评选最美文化礼堂人”的事儿。 50岁的胡浓珠是表演者六大阿嫂之一,平时最喜欢和姐妹们一起唱戏曲。 得知要参加村晚,她们开始了 “闭关训练”,用心打磨节目。“音乐快板节奏快,刚开始我们连台词都说不利索,只能用最笨的办法一遍遍练习,说得多了,感觉连嘴皮子都是麻的。”回忆起彩排时的点点滴滴,胡浓珠忍不住笑了。 百两村党总支书记田力波说,文化礼堂给村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老百姓多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村民才艺见长,眼界拓宽,人情味更浓,凝聚力更强了。功能越来越完善的文化礼堂,已成为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就在去年,该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舞《大家一起来》,在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首届“最美村舞”云展演中荣获“十佳村舞”称号,文化礼堂管理员高瑶获评浙江省“最美文化礼堂人”。 从“种文化”到“秀文化” 这两年,在宁波农村文化礼堂,特色传统文化大放异彩。鄞州区走马塘村文化礼堂带来的《非遗新姿》就是这样一个展现文化礼堂特色传统文化的节目,以说书人的形象现场解说鄞州箜篌、余姚土布、象山竹雕、北仑水浒名拳等,传统文化在舞台上活化再现。 箜篌演奏者陈莉娜从少女时代开始学习箜篌,大学毕业回宁波发展。在她的多年努力下,箜篌艺术非遗传承基地落户走马塘村。如今,悠扬的琴声渐渐成为古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次我们选择了《一眼千年》这首曲目登上‘村晚’,希望让大家感受到我们村的千年历史。”在村里扎根这些年,陈莉娜欣喜地看到村里的文化礼堂越来越漂亮,功能设施日渐齐备。 如果说一曲箜篌贯穿古今,那么一首村歌则是一个故事,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和民风。村歌串烧《最忆沙港》《十七房的月亮》《又见梁弄红》《幸福在山海间》《欢乐家园》,更是乡土味十足。来自海曙、镇海、余姚、杭州湾新区等地的“民星”用歌声讲述乡村变迁,歌颂他们的美好生活。 记者 吴丹娜 薛曹盛 通讯员 潘智 陈益维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