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23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吹着雁飞篪上卫视

宁波古音复刻师董啸一鸣惊人

雁飞篪

董啸吹奏

    “哇,你听,像鸟儿鸣叫的声音!”

    日前,来自宁波的“古音复刻师”董啸带着他的“独门武器”雁飞篪(音chí),登上了吉林卫视《高手在民间》的舞台,悠扬婉转的乐音引来了现场嘉宾的阵阵惊叹。

    记者获悉,董啸在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任职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从小爱好笛子的他,与雁飞篪的结缘,始于一场偶然的邀约。

    竹制雁飞篪艳惊四座

    “雁飞篪是一件在古代非常重要的乐器,其中间开口,音色低音似埙,中音似箫,高音似笛,到了宋朝后逐渐失传。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松庭大师根据唐代古画成功研制出雁飞篪这种乐器,但在赵松庭先生去世后,国内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出音准的雁飞篪。”董啸介绍说,他与雁飞篪的缘分,始于一件近代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复制作品。

    “我的好朋友屠靖南师从杜如松先生,而杜如松先生恰好是赵松庭先生的弟子。2016年,屠靖南带着赵松庭先生遗留下来的那根塑料管制成的雁飞篪找到我,希望跟我一起研究怎么用竹子来制作雁飞篪。”

    初次接触,董啸就被雁飞篪独特的音色深深吸引。起初他觉得,不就是跟竹笛差不多的制作工艺吗,这有何难?可真当开始制作了才发现,这难度可不止一星半点。

    “中间开孔是雁飞篪最大的特性,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制作难点之一;另一个难点,就是竹子。”董啸感慨,因为竹子特有的天然属性,每支竹子的内径、节长、厚度都不一样,这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不过,竹子具有的纤维结构,也可以使乐器获得更好的震动感,让音色更加浑厚。

    “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不断地进行各种试验,调整孔位、调节音色,终于在2019年成功制作出了较为完善的符合舞台演出音准的竹制雁飞篪。”董啸说,研制期间,他报废了数千根竹子,不过成果也是极为喜人。2019年浙江省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上,屠靖南用董啸他们一起研制的升G调雁飞篪演奏了一曲《雁南飞》,现场大获成功。在场的笛子大师蒋国基先生更是激动地连说了几个 “太好了”。

    后来蒋国基先生在与董啸的微信聊天中这样说道:“小董老师,你的雁飞篪做得真棒,相信你的笛子肯定做得更好!”能够得到蒋国基先生的肯定和鼓励,使董啸对“雁飞篪”这件乐器和多年来一直制笛的坚持有了信心。

    “我特别要感谢赵松庭先生、杜如松先生和我的朋友屠靖南,因为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才有我手中的这支篪的诞生。”董啸说。

    从“笛韵”到雁飞篪

    “小时候家里有根笛子,我有事没事就爱拿来玩,对笛箫的喜爱应该就源于那个时候。”董啸回忆道,那时,家中的竹笛成为他最好的玩伴。他会花一整天窝在宁波图书馆,就为了誊抄竹笛的曲谱,当找不到心仪的曲谱时,他还会央求乐感极佳的妈妈帮他扒曲谱。“那时候吹得不咋样,但就是喜欢。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大好,老师开玩笑说,我那么喜欢吹笛子的话就去宁波越剧团试试!”

    回忆起童年趣事,董啸笑得前仰后合。虽说最终在宁波越剧团的门口打了退堂鼓,不过对竹笛的热爱,可谓是刻进骨子里、埋在了心里。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我又非常喜欢笛子,那时候我就想,该怎么把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呢?于是就有了‘笛韵’。” 1996年,董啸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类笛子网站——笛韵网站。董啸说,当时的笛子爱好者并不多,大家都想有一个聚集起来交流的平台,他创办的“笛韵”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后来因为个人精力有限,董啸在2008年关闭了“笛韵”,此时网站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00万。

    “其实我很感谢那些笛子爱好者对我的支持,他们的见解和智慧,让我至今受用。”董啸解释说,“笛韵”的存在,充实了他关于“笛箫”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演奏家的表演,这些珍贵的信息给了他非常大的帮助。

    “制作笛子,其实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难。” 2002年底董啸创办了笛箫作坊,开始了他近二十年的笛箫研究和制作。他说,笛箫吹得好的人,其实多多少少都会点制作技巧,至少自己调音是没问题的。制作笛箫,手艺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会“听”。

    “音准是乐器的生命,我不是那种有天生乐感的人,所以我就需要看大量的研究材料,进行大量的制作练习,生生地把乐感给练出来。”董啸笑着说,本以为过了“笛箫制作”的坎儿,自己已经是一把好手了,结果又遇上了雁飞篪。幸好熬过来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能力制作符合舞台演出音准的雁飞篪的人。

    拿着雁飞篪进剧组

    “我去过好几次横店,你猜我是去干啥?可不是去玩的。”

    自从2019年成功制作出了较为完善的符合舞台演出音准的雁飞篪后,一些意想不到的邀约从全国各地飞向董啸,他甚至还去影视剧里客串了一把“乐器顾问”。

    “当时邀请我的是古装历史大片《浣溪沙》剧组,主演是韩庚和佟丽娅。韩庚饰演的角色有一段演奏雁飞篪的剧情,他们找遍全国,最终找到了我,于是我就拿上我做的雁飞篪进组教韩庚演奏。”董啸表示,这是影视剧历史上第一次用到“篪”这个乐器。说到这里,董啸还想起了个小插曲。当时剧组从别处买了一根雁飞篪,结果一吹就发现音准不对。“一个乐器好不好,一看音准,二看音域,三看音色。现在市面上在售的雁飞篪,基本上都是模仿我的雁飞篪,可他们只模仿了外形,雁飞篪的特性决定了‘听音定调’是个非常细腻的技术活,全国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有我了。”董啸略带自豪地说。

    如今董啸制作的雁飞篪受到各大管乐大师的喜爱,经他制作的雁飞篪演奏效果十分好,可国内知道这个乐器的人依旧不多。“篪这件乐器,在宋朝以后就失传了,真的非常可惜。我们中国本土的民族乐器并不多,像埙、笛、箫、鼓、琴、瑟、钟,能用一个字说出来的,才是本土的民族乐器,篪也是。希望它在我的手中能再度显现它的灵性和辉煌,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喜欢它。”董啸说。

    记者 谢晔/文

    被采访者供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