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24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驿站”汪巷 画里今昔

▲汪巷村景

▲《丹山纪行图》头段

越国公祠内景

    历史上,“入画”的宁波风景并不很多。

    有名的卷册,不过王蒙的《太白山图》、雪舟的《唐山胜景画稿》、吕纪的《包氏江村世业图》、宋旭的《雪窦飞瀑》、传为钱选的《四明桃源图》,以及讲人物故事的《鄞江送别图》《东津话别图》等寥寥数幅。

    有一张名为《丹山纪行图》,描绘的是元末明初四明梁弄一带风光。长卷记录当时一次文人的聚会出行。在这次长达三天的旅途中,众人经过许多现今梁弄依然存在的地方,其中一处叫汪巷村。

    作为梁弄镇最古老的村落,汪巷村的文气其实充裕。近日,该村刚完成了一次“梳理式改造”,村里用“点景”的方法将人文遗产、耕读故事融入改造,为将来可能开展的研学、亲子、文化活动奠定基础。本周,记者在76岁的梁弄学者张国源介绍下,重访该村。

    画里风景

    梁弄,位于四明山的北进山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进入四明山的一条重要路径。这也是1371年11月,组织那次“自助游”的文人选定这里作为集合点的原因之一。

    据画图及卷后题跋,参加这次旅行的人有六七位,大多留下姓名。他们中间,有余姚人徐本立、上虞人陈铸、绍兴方向来的画作者顾园,以及吴温夫、汪复初、汪居安等。有一人因避讳姓名失载。

    其中的汪复初,即汪巷村人。作为这条线路上的“土地主”,汪复初为友人们的到来尽了一回地主之谊。他的许多亲切举动,被徐本立用一篇写在画卷后的游记记录下来。比如,一行人出门的头天已是傍晚,走出二里路,天已昏黑。离汪巷很近的时候,汪复初先行回家准备,其余人沿着山崖缓行。

    过了600年,梁弄镇上到汪巷村的路况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不用再攀悬崖走峭壁,沿着梁弄大溪旁新建的公路,一脚油门5分钟就到了。

    在当年,徐本立记录,汪复初回家后,先是安排了两个童子“持烛来迎”;路上,大家“仰见巨石林立,危磴险逼,下睨潭影,心悸胆慄”;一行人还路过崖旁古祠,“剑石森卫,松杉夜鸣,若有神物然”;过祠堂西,才到汪复初家。

    如今崖旁风景已失,而古祠仍在。这一祠堂名“越国公祠”,现为余姚市级文保单位。

    汪家祖上有个汪华,唐武德年间封为越国公,生八子,分居徽州、杭州、宁波等地,各自成族,共尊国公为始祖。唐咸通年间,越国公十二世嗣孙集贤院院长兼秘书阁直学士汪亮,与妹夫唐都御史姚颖,同避黄巢之乱,迁居余姚四明乡,在良嘉弄(即今梁弄)四明山建国公殿,以祀先祖。

    姚家族人不及汪家庞大,今姚巷为汪巷村下的一个自然村。

    四明溪舍

    汪巷、姚巷,均为600年前的那个“旅行团”曾经去过的地方。这一晚,他们住在了汪复初家,这间“民宿”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四明溪舍”。

    上海图书馆藏《四明汪氏家谱》载,汪复初本名“汪性”,为汪子霖之子、汪文宝之孙,居今汪巷村“上宅”位置。

    汪复初“聪明好学,通五经”,是元至正年间明经进士,官居余姚府“训导”,明洪武间诏征为翰林院孔目。其夫人姓项,两人育有三子。晚辈后因刘瑾之乱身死。

    汪复初的“四明溪舍”在当时文人中颇有声名。因此处临近四明道家洞天,沾有仙气,而为文人向往之地。余姚文人宋僖有《为汪复初题四明溪舍》诗:“丹山赤水洞天中,水出长溪似白虹。帘外莺声春树绿,潭边鸥影晚花红。汪伦酿酒能留客,李白题诗不负公。欲看丹经坐清夜,为予下榻候仙翁。”

    宋僖,余姚南城人,元末明初余姚一大文士,《丹山纪行图》后亦有其跋。宋僖本人虽未参与1371年的这次旅行,但从他留下的文集《庸庵集》可知,他与徐本立、顾园、吴温夫、汪复初等人皆为好友,实为一伙。

    《丹山纪行图》后,还有一个叫赵古则之人的题诗。“四明佳山水,洞天宅仙灵……放歌鄮碧峰,投宿溪舍清”,诗中“溪舍”亦当为“四明溪舍”。赵古则,即赵谦,余姚凤亭乡人,元末明初著名古文字学家,其著有《赵考古文集》,另有《山居四咏依汪复初先生韵》,也是汪复初与人相交的一大佐证。

    汪复初酿酒恐怕有名。1371年的这个冬夜,他捧酒待客,酒至酣处,擅长绘画的顾园现场描了一幅《琅玕图》。画面竹影摇曳,引得众人纷纷题诗。

    状元、进士、王阳明

    在中国书画史、文学史上,明确记录时日并配有“原装”画面留存的雅集并不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丹山纪行图》实为余姚的一件瑰宝。

    无论是山水长卷还是图后长跋,留下的信息足以印证余姚作为文献之邦的美誉,也是今人打造文旅、研学游取之不尽的素材。

    从“四明溪舍”离开的第二天,属于1371年的“徒步”真正拉开了序幕。画中人沿着溪水走了一里,度小桥,“桥侧梅始花,盘桓不忍去”。经过姚巷时,他们“西过状元坊,坊宋景定间方公山京登第时所建也”。

    方山京,字子高,宋景定三年(1262)状元。方山京是方季仁的独子,乃父因聘在姚巷四明孙氏所设“怡偲书院”教书,品行端正,被孙氏招为女婿。方山京长大亦入学于此。历史上,与方山京同科高中的还有黄焱、黄遇龙等同里儒士。小小山乡“一科三进士”,是为佳话。

    方山京在姚巷建有“可已堂”,与孙氏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姚山别业”。方山京《题可已堂》诗有句“人生霄壤间,胡为图利禄。名堂曰可已,知此万事足”。

    状元坊位于姚巷村口,石柱木面,额书“宋景定壬戌状元方山京”,因年代久远,木顶腐烂,只剩两石柱一直屹立在大路两侧。上世纪农田建设时,石柱为修水利所用。2017年,状元坊原址重建,今恢复为村口景观。

    汪巷村还有一“兄弟进士坊”也很有名,为明汪惇、汪克章兄弟相继考中正德年间进士而立,今有残石筑砌于村道围墙中。汪巷村文化礼堂中存汪氏兄弟之父汪瑚敕命碑残件。

    汪克章为王阳明弟子徐爱同科进士,他最有名的事迹当属1513年陪同王阳明、徐爱从汪巷穿越四明走到雪窦山,沿途唱和不绝。这件事也印证了汪巷村实为四明“诗路”之重要驿站。而今该村改造焕新,重建景观,当有新篇可续。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