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划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12408.7

亿元

    宁波全年GDP站上新起点

    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显著

    走出漂亮“V”型曲线  三方面因素助力走出加速度

    尽管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V”型曲线的势头已经凸显,但全年3.3%的增速仍给大家带来意外之喜。

    “2020年,宁波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非常之时、立非常之志、尽非常之责、建非常之功,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宁波市博士联谊会秘书长方建新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宁波GDP数据点赞。

    众所周知,制造业和外贸是宁波经济支柱型产业。因此,疫情暴发之初,对于宁波经济造成的冲击尤为剧烈。

    2020年一季度,全市GDP下降7%,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2和1.4个百分点。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二季度当季GDP实现正增长,增长5.1%,三季度当季进一步提高到6.7%,全年GDP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0.3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2和1.1个百分点。

    市统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回升的主要支撑因素,可以聚焦于三方面:工业较快回升、服务业稳步复苏、农业保持平稳增长。

    首先,是年初受到疫情阴霾笼罩的工业拨云见日。数据显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14.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回升6.2个百分点,是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动力。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大幅回升17个百分点,全年增速居全省第2。35个工业行业中,正增长行业比一季度增加24个;增加值占比前十大行业“九增一降”,与一季度的“九降一增”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服务业也稳步复苏。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回升6.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回升3.4个百分点。全年金融业增长8.7%,房地产业增长4.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5%,其他服务业增长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1.7%,分别比一季度提升2至15个百分点。

    另外,农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且天气条件较为有利,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3%。

    方建新认为,宁波经济的回温离不开各个产业的扶持联动作用,尤其是外贸下半年来的高速增长,直接为制造业带来了强劲的恢复动力。

    “外贸出乎意料的回血速度帮助工业生产克服了上半年停工停产与部分产业周期变化带来的下滑,从4月份起,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复工复产,工业增速逐月走高,也为健康制造、人工智能、高技术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提供了表现的舞台。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功能膜产业今年增速翻倍,也让各界愈发注意到创新所展现的发展魅力。”方建新表示。

    创新驱动显成效  三产占比首次高于50%

    诚然,疫情之下,一个“新”字诀,成为许多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这在消费端表现得尤为直接。外贸企业一板一眼学起李佳琦的“买它”,将产品搬上直播平台;干了十几年的小家电生产厂积极拥抱淘宝、拼多多等电商……数据显示,全年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71.6亿元,增长15.5%,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68.7亿元,增长15.7%。

    “去年的经济运行数据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就是第三产业占GDP比例首次高于50%,这是宁波产业结构变化的标志性事件。”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研究员胡拓对这个数据印象深刻。“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这个数字也体现出宁波近年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全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1.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长8.7%,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4%,房地产业增长4.3%,批发零售业增长3.5%,合计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00.9%。

    胡拓认为,服务业的增长,不能简单地分割为涵盖产业增加值的叠加,而是要看到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一般说城市三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向更高级的城市转型上,尤其是服务业赋能制造业的过程,这是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的体现。”

    在他看来,服务业的发展,也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的支撑力。如根据数据显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9%,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8%;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67家,同比增长104.5%,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461家,增长32.6%;发明专利授权数5340个,增长5.2%。这串数据背后,就涵盖了金融、文化、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推进的轨迹。

    1月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亮眼的成绩单: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为2020年经济运行“全景图”铺垫了一层振奋人心的底色,投射在贯穿一整年的抗疫背景中,显得难能可贵。

    宁波作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在这场不平凡的“战役”中,也见证了许多荣光时刻的诞生,留下了全民奋斗的注脚。

    昨日下午,宁波市统计局发布了过去一年的经济“成绩单”。经初步核算,2020年宁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8.7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一季度、半年度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0.3、3.9和1.4个百分点,总体回升态势好于全国全省。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93.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76.4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之比为2.7∶45.9∶51.4。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44.5%和53.8%。

    记者  史旻

    “万亿俱乐部”扩容  城市高质量发展趋势凸显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中,GDP的测算统计,已经不仅仅是对经济运行规律和趋势把握的一份报表,对于各个城市来说,更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产业调整能力的一次大考核。

    从目前公开的数据看,过去一年,全国多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在逆势按下“加速键”。

    尤为明显的是,2019年,GDP达到9000亿级别的城市有泉州、南通、济南、合肥、西安、东莞、福州7城,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除了东莞外,这组万亿GDP后备军中,其余6城都已转正,这也意味着,全国“万亿俱乐部”也扩容至23城。

    2019年度宁波GDP排名位列全国12位。但从具体数据看,12-16位的城市序位争夺还是比较激烈的,几个城市的GDP总量差距都在百亿元左右,这股劲头似乎也延续到了2020年。

    “当前来看,2020年宁波在全国范围内有望保持城市GDP排名12的位次,并且,一些细化指标也在表明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宁波经济研究所所长吴伟强指出。

    除了工业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科技创新带来的积极驱动效果,吴伟强认为,这种高质量发展还表现在居民收入与经济的同步增长。

    数据显示,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952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74,比上年缩小0.03。这说明尽管在疫情影响下一段时间内经济活动基本停滞,但是由于积极有效的应对,经济较快复苏回升,“稳就业”显成效。

    前不久发布的“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十四五”时期,宁波将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全域美丽宜居品质城市、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七个城”建设。到2025年,宁波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要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宁波整装待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