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11岁小暖男 给妈妈当“大厨”

家乡菜背后是宁波的善意和温暖

◀小暖男给母亲做了一道剁椒鱼头。

    这两天,宁波晚报联合新零售生鲜电商平台“小6买菜”推出“味在·家团圆”送你一道家乡菜活动。1月27日傍晚,老家安徽的张克明给本报写了一封信,讲述他与妻子在甬打工26年的点滴。同时,他向本报“定制”了一道家乡传统菜肴——地锅鸡。

    花甲之年的冯先生收到一份“糖醋排骨”,他做了一首打油诗送给我们——“上海糖排宁波情,忆忆小时上海菜,晚报知道快递来,‘甬上’实是惠民心!”

    一道家乡菜,暖胃又暖心。收到菜品,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下厨,11岁男孩下厨给母亲做剁椒鱼头,同事对着视频第一次做锅包肉……本次活动暂告一段落,希望这份家乡菜让你念起家的味道——味道在口,团圆在心。

    “在这里,都挺好的”

    家乡菜就是宁波给予的温暖

    “鸡肉红烧装盘,上面铺一层粉丝,放进锅子。焖的时候,沿锅子的边沿贴一圈薄薄的面饼,这样子差不多焖30分钟,就能吃了……”1月28日下午1点,在海曙区鼓楼穆家巷的出租屋里,张克明给记者演示地锅鸡的烹饪方法。一大包红薯粉丝、一盒洗净切块的青脚鸡,外加一袋速冻汤圆,这些原材料都是“小6买菜”刚刚配送上门的。

    “地锅鸡是我们那里的大菜,在我们阜阳市颍上县,任何一户人家办婚礼,饭桌上肯定是有这道菜的。”张克明迫不及待拆开包装,将粉丝浸泡入水后,仔细地将鸡块洗干净。他说,先简单处理下,晚饭时就能加菜了。

    他告诉记者,一家人有4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前阵子都打算买车票了,考虑到疫情防控,两人决定留下来。暖心的是,妻子单位还发了1000元的留甬奖励。

    张克明在一家物流公司做跑单员,妻子在中山广场负责保洁。在这间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夫妻俩整整住了20年,简单的生活背后是奋斗中的知足常乐。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考上了公务员,如今孙辈都有六七岁了。

    在宁波呆了那么久,张克明用“和谐”“安全”这两个词定义这座城市。住在出租屋20年,房东只涨过一次房租,而且还只是100元;电瓶车停在家门外,一直很安全,从未遭窃;10年前儿子在老家订亲,他打的士去汽车站的路上,将装有10000元现金的拎包落在地面,是一位宁波人在原地苦守4小时无果后,将拎包送到了电视台。

    “你看,这次你们又送来了家乡菜。”他坦言,宁波给予的善意和温暖,让他和妻子觉得不回家过年一点也不遗憾。“在这里,都挺好的。”

    “吃到这个味道,真有点想家了”

    小伙伴们给来自东北的她开小灶

    “你尝尝看!我们做的锅包肉,有没有你家乡的味道?”1月28日中午,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社工窦烨正在刷手机,被同事突如其来的“操作”惊呆了。

    原来,前两天,她的同事悄悄通过我们的活动热线,给她点了一道家乡菜——锅包肉。当天上午,“小六买菜”的骑手将相关配菜送到社区。没想到,小伙伴们开始张罗着为她“开小灶”。

    “我们社工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平时我们食堂里吃的大多是宁波菜。” 金色水岸社区党委副书记郑璐笑称,虽然吃过锅包肉,但问了一圈,大家都不会做。几个人忙着查询做菜流程,现学现做。“里脊要切成薄的一片片,不能太厚了。”“糖醋汁我来调吧。”

    半个多小时后,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锅包肉就出锅了,大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没有翻车,成功了!”

    “吃到这个味道,真有点想家了!”吃着这份特别的心意,窦烨眼里闪着亮光。窦烨的老家在黑龙江,3年前来到宁波。下了火车坐上车,看到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这一幕让她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她果断选择留下。“锅包肉是东北名菜,年夜饭上肯定少不了。我不会做菜,以前的年夜饭,大多是妈妈烧的。妈妈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这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记忆,太谢谢你们主办方了!”

    “放假了,我给妈妈做道家乡菜”

    小暖男当了一回“大厨”

    “今天太意外了,宁波晚报送来家乡菜,我家虎哥下厨做菜,剁椒鱼头出炉了!”1月17日17:36,老家在江西的蔡女士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引来一片点赞。

    她说的“虎哥”是她的小儿子,在惠风书院上五年级,是一个懂事的小暖男。这次他参加了本报的活动,给母亲点了一道家乡菜——剁椒鱼头。

    “我需要一个鱼头,能不能帮我配一点辣椒?放假了,我给妈妈做一道家乡菜。”电话里,“虎哥”像个小大人似的,和记者“交代”了很多细节。

    细细一打听,原来这是他想送给妈妈的惊喜。“爸爸去年一直在福建工作,很少回家,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妈妈张罗的,很辛苦!”

    当天,“小6买菜”的工作人员将这份家乡菜送到家门口,蔡女士都被儿子的举动感动了。

    在她眼里,“虎哥”一直很懂事。去年夏天,她肋骨骨折,在家里躺了一个多月,就是“虎哥”帮她洗了一个月的衣服,做了一个月的饭。“他边学边做,现在已经能做很多道菜了,还是以宁波菜居多。”

    “以前,我们是无辣不欢,去年身体不适,一直没有吃辣,这道菜已经很久没上我们家餐桌了。”蔡女士说,剁椒鱼头做得很入味,很下饭。“我发了朋友圈,很多人点赞,儿子都变成‘小棉袄’了。”记者 薛曹盛 陈烨

    通讯员 吕伟明 郑璐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