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洋卢:
“探花”故里
读书乡

探花楼

纪念馆里的卢原质塑像

重建的文昌阁

    在宁海西陲门户桑洲镇的腹地,有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如藏在深闺的美人,一直不为人知。然而翻开历史的画册,拂去这璞玉上的尘土,却被它曾拥有的璀璨光芒而折服,这便是千年古村田洋卢。

    田洋卢村,位于宁海县桑洲镇东,在天台山脉的尾段、清溪的南岸,是清溪两岸最大的古村落。据《宁海卢氏宗谱》,卢姓先人卢诜世居青州,宋建炎三年(1129)随高宗南渡,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后至桑洲寿星岩下的模坡地定居。后因人口渐增,族人从坡上徙居到山下清溪南岸,便是如今的田洋卢村。“洋”,是宁海地名的特殊用字,意为平坦而宽阔的一块土地。平原一带称“田洋”,丘陵山地则称“山洋”。

    崇文佳话代代传

    田洋卢村代代崇文,历来是宁海的读书乡。与村里的老人交谈,避不开的一个名字便是“卢原质”,这位由明皇帝朱元璋钦点的“探花郎”,在名气上似乎并不如他的表弟方孝孺,但他却是宁海县自隋代开始科举取士以来,直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止,在此长达1300余年中唯一荣登殿试一甲三名的进士,人称“卢探花”。

    少时才华横溢,壮年高中探花,政绩卓著;后因不愿被朱棣收买利用而被灭三族……听村中老人讲着他的故事,不由得被其才学、气节所折服。

    据《田洋卢氏宗谱》记载,卢原质的祖父叫卢至,是宋高宗南渡时护驾有功者之一卢诜(后升至兵部尚书)的第八代裔孙。卢至只生了一个儿子,即卢原质的父亲卢中,字思诚。卢中在族中威望很高,声名传遍桑洲各地,时人都知晓田洋卢村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正人君子——卢中。久而久之,卢中的为人品性传到了方孝孺的祖父方炯耳中,便与夫人叶氏商议,将女儿许配给了卢中。方炯的长子便是方孝孺之父方克勤。方氏为卢家生了两子一女,卢原质为长子,卢原朴为次子。让儿子保持“质朴”的本性,不被世俗所玷污,父亲卢中的心思不言而喻。 

    据说,儿时的卢原质,就显现出了异于一般孩子的聪慧,三岁的时候便能识文断字,并能过目不忘。母亲为了不耽误他,特地筹资兴建村塾文昌阁,不但让卢原质,也让村里的孩子共同接受教育。文昌阁,也就成了卢原质人生最早接受教育的殿堂,据说表兄方孝孺也曾在此与卢原质一起学习。

    皇帝钦点“卢探花”

    根据史料,卢原质在20岁的时候便考中了秀才,正当他踌躇满志要在科举之路上再进一步时,朱元璋却下令停考。原来,朱元璋刚坐稳江山后,意图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但人才选拔出来后,却发现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丝毫没有经验。于是他便认为,读书人只会死读书,不会干事情。遂下令停考,而这一停就停了17年。

    虽然不能继续考取功名,但在20岁到37岁这段重要时光里,卢原质并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坚持半耕半读,直到朝廷恢复科举。明洪武二十一年,也就是1388年,卢原质在经过县试、府试和省试之后,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廷试时名列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在取得功名后,卢原质文章超群,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曾任太常少卿、溧水丞等职。为官时,卢原质重教化、爱黎民、办事不趋势,深受百姓爱戴。在方孝孺被害后,卢原质因是方孝孺的姻亲,也自然位于“灭十族”之列,但他才华横溢、名重于世,朱棣欲感化召用,卢原质严词以拒,最终全家60多口被害。

    走近村口的卢氏宗祠,木料堆至一边,正是待修葺的模样,戏台上精美的木雕和藻井尚能看出当年的兴盛模样。村民卢秉仁指着正厅东西两山墙边的柱子,告诉记者那里曾经有九根柱子。“在从前,‘九’是数中之极,意味着至尊,一般的村落祠堂,是不能用九根柱子的!” 卢秉仁说,正是因为村里出了个皇帝钦点的“探花”,所以卢氏宗祠按探花规格而建,也因此被本村人称为“探花祠”。

    “探花槠”前拜先贤

    74岁的卢秉仁是土生土长的田洋卢村人,虽然从小就知道自己村里曾经出了个探花,但他在60岁时才开始真正研究起卢原质。沿着卢原质走过的道路,从本村出生地开始,到其舅父家乡缑城里溪上方,到岳父家乡茶院柘浦,到妹父家乡深甽清潭……以及他出仕后为官地南京和溧水县,还查阅了大量古迹和家谱。随着各种材料不断被发现,他心中的卢原质的形象也越来越丰满。十多年转瞬而逝,他对这位“探花郎”越了解,就越敬佩。

    离村半里的凤凰山脚下,就是曾经文昌阁的旧址。“很遗憾原来的文昌阁很早前就损毁了,如今在旧址前,我们建起了卢原质的纪念馆。” 卢秉仁向记者指点着文昌阁曾经的所在,最引人注目的是纪念馆前卢原质亲手栽下的三棵苦槠树。

    根据记载,卢原质衣锦归乡之时,曾来到少年时的读书处文昌阁,叫人从山上挖来3棵苦槠树,亲手植于门前,借此告诫学子牢记孟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如今600多年过去了,当年卢原质手植的3棵苦槠树已长成两人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其树茂叶密,浓荫如盖,每年仍开花结果,现为国家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当地人称之为“探花槠”。

    卢秉仁说,虽然以前的文昌阁不在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仍会在每年的二月二来此地举行文会。来自天台等地的文人墨客聚集于此,参加祭祀、赛诗、舞狮、放荷花灯等活动,这样的仪式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因为卢原质的缘故,田洋卢村也因此成了文人心中的象牙塔,他们用自己的仪式膜拜先贤,传承遗风。

    “其实田洋卢村的村民也一直受卢探花的影响,他的勤奋好学、他的刚正不阿,都是祖辈讲给我们听,我们再一代代传下去。” 卢秉仁说,田洋卢村每年都有考上重点线的大学生,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过好几个大学生,许多都在科研、教育的第一线作出过贡献。现如今,在凤凰山脚下曾经的文昌阁旁,一个景观与休闲融为一体的卢原质文化公园正在打造中,一尊铜铸的卢原质雕像静静屹立;不远处的卢原质纪念馆,也成了孩子们的教育基地。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田洋卢村这块璞玉也将现于人前,再放光芒。

    通讯员 徐铭怿 吴劼阳 记者 张海玉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