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00后和85后眼中的祭灶果有啥不同?

过小年啦!

记者随机买到的祭灶果,品种有些单调。

记者 崔引 摄

    2月4日,农历腊月廿三,小年,要吃祭灶果。

    “什么是祭灶果?”记者无意中和00后妹子小姚说起祭灶果,她给出的反应还是蛮让人意外的。

    知道祭灶果在年轻一代中有点“过气”,却也没想到被遗忘得如此彻底。

    买到的祭灶果有点蔫

    在杨木碶路一家食品超市,记者花6.5元买了一包祭灶果。尽管被放在超市进门处最醒目的位置,但进进出出的顾客并没有多看它一眼。

    看起来挺大一包祭灶果,拿在手里却是轻飘飘的。有人曾用“看看大落落,咬开一包壳”来形容祭灶果,再贴切不过。

    记忆中的祭灶果,花色还蛮丰富的,有红蛋白蛋、麻枣、寸金糖、黑白交切、油果、冻米糖、豆酥糖等,起码有6种,多的甚至有10种甚至12种。

    祭灶果的每一种几乎都被寄托了一层美好的寓意——

    像红蛋白蛋,用糯米油炸而的,个头挺大,但里面是空心的。因为通常呈红色或金黄色,被赋予“金银满堂”的寓意;

    像麻枣,同样用糯米炸成,外面裹一层芝麻,里面呈蜂窝状。而芝麻在民间历来有“节节高”的说法;

    寸金糖,则是在麦芽糖外裹上一层芝麻,呈金黄色,形似小金条,其中寄托的美好心愿不言而喻;

    也有人把黑白交切叫做“脚骨糖”,意思就是“脚骨健健过”。

    不过,拆开买到的这一包祭灶果,略略有些失望,仅有冻米糖、红蛋、油果、黑白芝麻糖、芝麻球几种,而且“卖相”看起来有点儿蔫。此外,里面还放了一块“平安糕”。

    “没吃过”和“抢着吃”

    记者请小姚试吃了一下祭灶果。

    “虽然我没有吃过祭灶果,但像冻米糖,平时超市也有卖,还是吃过的。”小姚一边说,一边咬了一口冻米糖,“酥脆”两个字才刚说出口,立马补上一句:“这也太甜了吧。”

    请小姚在这几个花色品种中挑一个她觉得最好吃的,她犹豫再三,选择了并不常常出现在祭灶果中的“平安糕”,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太甜”。

    小姚说,没吃过祭灶果,是因为家里从来没有过小年的习惯。

    相比之下,祭灶果在80后的记忆中就没有那么陌生和糟糕。

    85后小伙小翟说,他在宁波出生长大,但因为祖籍北方,家里的祖辈还是挺重视过小年的,“那个时候我还小,压根不知道小年、祭灶是啥意思,只觉得祭灶果长得红红绿绿,看起来挺好吃。”

    在祭灶果的花色中,芝麻糖、冻米糖、油果是小翟最喜欢的,“每次都要跟妹妹抢着吃”;而红蛋白蛋是被嫌弃的。

    随着祖辈的过世,小翟说,家里腊月廿三吃祭灶果的热闹也就一年比一年淡了。

    祭灶果本用来“孝敬”灶王爷

    被小姚评价为“齁甜”的祭灶果,在旧俗中是要给灶王爷吃的。

    旧时,几乎每户人家的厨房都供奉着灶王爷神像。灶王爷坐在厨灶中间,看这户人家是怎么生活的,把好事坏事记录下来,到腊月廿三这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

    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祭灶并把祭灶果献给灶王爷,颇有几分“吃人嘴软”的意思。

    在过去,三炷清香、几盆祭灶果、三碟小菜就是一般人家祭灶的准备了。祭灶开始后,全家老小跪在灶坑前,把灶王爷神像从神位上“请”下来,点着香纸一起烧化并祈求平安;然后燃放鞭炮,为灶王爷送行,称之为“上天”。

    民间还流传有《祭灶歌》:又到腊月二十三,老灶爷爷要上天。剪好草,拌香料,壮马喂得咴咴叫。走大道,过小桥,一路顺风平安到。别忘人间糖瓜甜,玉皇面前添好言。多说好,不说坏,五谷杂粮多多带,大胖小子抱个来,家家敬仰人人爱。祭灶果,供小菜,除夕夜晚迎您来。多施恩,别作怪,老少早晚把您拜。

    过了小年就要忙过年了

    通常在送完灶王爷后,人们就要开始为过年忙碌了。就像民谣里唱的,一直到除夕,每天都有要做的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祭完灶,很多人家还有件大事要办:谢年。按传统,谢年是一年中祭神最隆重的一次,得放在祭灶后至除夕前一两天。

    过去,有钱人家谢年一般会用到全鸡、整刀猪肉、活鲤鱼,为了防止鲤鱼乱跳,还得在鱼眼上贴圆形红纸。

    如此奢侈的“谢年”并不多见。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家来说,只有能力请请“素菩萨”,主要摆齐5样东西:桂圆、烤麸、红糖、长面和年糕。

    虽然看上去很朴素,但每一件都有其深刻的寓意。其中桂圆代表“团圆”,烤麸代表生活“呼呼向上”,红糖代表“红红火火”,长面代表“长命百岁”,年糕代表“年年高”。

    记者 石承承 实习生 姚诗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