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 吴玉涵 |
□胡杨 上回我们说到,宋江在浔阳楼上所写的那首诗其实并不是所谓的反诗,而是首言志诗、自励诗。那么,宋江酒后,为什么要写这两首差点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诗词呢? 一言以蔽之,宋江所写的这两首诗词,其实是宋江酒后所发的牢骚、酒后所讲的狂言、酒后所抒的豪情,是宋江真实心声的自然流露。 据《宋史·职官志》,押司是官署中掌管案牍的胥吏,府吏有押司八人,县吏亦有押司。宋时禁止吏参加科举考试,从而断绝了吏做官的希望。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小说第二十六回,那位住在武大郎家对门开冷酒店的老板胡正卿,就是吏员出身。 宋江“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但宋江“吏”的身份,让宋江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几乎不可能有任何施展自身抱负的机会。所以,宋江虽然怀抱着一腔报效朝廷的赤胆忠心,但却是报国无门,尽忠无路。 小说第三十二回,宋江在瑞龙镇与武松话别时,曾对武松说过这样一句感慨万千的话语:“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宋江自身处境的尴尬。 在这个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宋江是徒有凌云壮志,却总找不到任何得以进步的机会。先落草为寇,再招安当官,在当时不失为一条做官的捷径。 宋人庄绰《鸡肋编》里所记载的俚语,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招安频繁的事实:“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而且《水浒传》小说中也不乏绿林出身的武将,那十个随同高俅征讨梁山的节度使,也都是被朝廷招安的曾经的绿林好汉。 可是,宋江总抺不开面子,下不了落草为寇、做个不忠不孝之子的决心。对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宋江可以说是个痛苦的矛盾综合体。 一方面,宋江寄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报效朝廷、光宗耀祖,这样也好青史留名,不枉了为人一世。可是,现实中的宋江,作为一名曾经犯了死罪的吏员,他想要出人头地,最可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落草为寇,走江湖上流传的“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再去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 但是另一方面,宋江又是个大孝子,是个远近闻名的“孝义黑三郞”。他累于孝心、遵于父命,不敢上逆天理、下违父教,所以,宋江又始终下不了决心,迈不开步子,去走这条落草受招安的发达路。 对此,袁无涯本有句比较中肯的评语:“公明只以忠孝两字为重,说到逆天理、违父教,便泪如雨下,似曾读书识字过来,可敬可畏。” 所以,宋江只能像一只荒丘上的猛虎,“潜伏爪牙忍受”,努力寻找着机会以期能够脱茧化蝶。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最终能一展宏图,报效朝廷。 至于宋江诗中所说的“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那只是宋江酒后触景生情的牢骚、宣泄情绪的狂言而已。因为,这个在浔阳楼上,倚栏畅饮、手舞足蹈的宋江,有的只是对这个不公社会、不平制度的不满,有的只是对自己人生遭际不得志的郁闷和感伤。 可以这样说,宋江的人生理想与宋江所处的现实环境,两者之间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杯酒浇块垒。 这个独坐在浔阳楼上的宋江,是在“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所以,连酒保也说,这白粉壁上的两首诗词是宋江“醉后疏狂,写在这里”的。 还是小说第四十回里的那首诗说得好: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借酒来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这就是当时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那两首诗词时的真实心态。 那么,黄文炳为什么偏要“说黄道黑”,故意曲解宋江的诗意,无中生有地来构陷宋江呢?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小说第三十九回对黄文炳的介绍,说黄文炳是个“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可见,这个黄文炳的处世逻辑是: 你比我有才,那好,对不起,我就要想着法子踩你一脚。 我比你有才,那好,对不起,我也要想着法子踩你一脚。 因为,你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就要踩你一脚。你的错误,只是因为你出现了,只是因为你被我撞见了。而且更为恶心的是,黄文炳还把宋江当作了自己巴结蔡九知府、实现自己升官美梦的敲门砖。 小说写道,黄文炳向蔡九知府告发宋江题写反诗之后,蔡九知府问黄文炳道:“这宋江却是甚么人?” 黄文炳答道:“他分明写着‘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眼见得只是个配军,牢城营犯罪的囚徒。” 蔡九知府听了便道:“量这个配军,做得甚么!” 黄文炳答道:“相公不可小觑了他。恰才相公所言尊府恩相家书说小儿谣言,正应在本人身上。” 于是,宋江就被那帮做公的抓到了官府,成了个题写反诗的谋反之贼。小说接着写道,蔡九知府退厅回到后堂,对黄文炳称谢道:“若非通判高明远见,下官险些儿被这厮瞒过了。” 黄文炳道:“相公在上,此事也不宜迟。只好急急修一封书,便差人星夜上京师,报与尊府恩相知道,显得相公干了这件国家大事。就一发禀道:‘若要活的,便着一辆陷车解上京;如不要活的,恐防路途走失,就于本处斩首号令,以除大害。’便是今上得知必喜。” 蔡九知府道:“通判所言有理,下官即日也要使人回家,书上就荐通判之功,使家尊面奏天子,早早升授富贵城池,去享荣华。” 黄文炳拜谢道:“小生终身皆依托门下,自当衔环背鞍之报。” 对蔡九知府来说,抓到了父亲信中所说的那个“作耗之人”,做成了如此一件“国家大事”,不但显得他蔡九知府很有才干,而且在当今圣上面前,脸上也很有光。 对黄文炳来说,没想到宋江这块能帮助自己实现升官美梦的敲门砖,他的含金量竟然会如此之高。因为蔡九知府当场就答应他,会让蔡太师面奏天子,早早给他黄文炳升授富贵城池,好让他去过荣华日子。 至于黄文炳对蔡九知府所说的那番“小生终身皆依托门下,自当衔环背鞍之报”这样肉麻的奉承话,更可看出黄文炳的不齿为人。 所以,宋江一认罪,那蔡九知府与黄文炳两人可以说是弹冠相庆,皆大欢喜。对此,袁无涯本有个颇为中肯的评语:“黄文炳抄反诗,勘破宋江假风症,到底有恶见识,不是没用的人。只为自己起官主意害人,所以可恨。” 余象斗本也评得很到位:“通判非与公明有仇,其心欲徒(图?)富贵,才屡屡以言般蔡知府,今人之心亦同如矣。” 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小说第四十一回,宋江从江州法场逃出生天后,就在穆太公的庄上对众位好汉说道:“小人宋江,若无众好汉相救时,和戴院长皆死于非命。今日之恩,深于沧海,如何报答得众位?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这冤仇如何不报?怎地启请众位好汉,再做个天大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那时回去如何?” 于是,宋江便与众位好汉一道智取了无为军,活捉了黄文炳。 在穆太公庄上的草厅里,宋江剥了黄文炳的湿衣服,把他绑在柳树上,请众位头领团团坐定。然后,宋江就指着黄文炳大骂道:“你这厮,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如何只要害我,三回五次,教唆蔡九知府杀我两个。……你这厮在乡中只是害人,交结权势,浸润官长,欺压良善,我知道无为军人民都叫你做黄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拔了这个刺。” 于是,这个“黄蜂刺”就被李逵一刀一刀地给拔掉了。 小说在这里专门写了一首诗,来嘲讽黄文炳的奸谋,赞扬宋江的忠义。诗曰:“文炳趋炎巧计乖,却将忠义苦挤排。奸谋未遂身先死,难免刳心炙肉灾。” 有些论者竟然为黄文炳翻案,说什么“因为他(黄文炳)与宋江之间,并不存在个人恩怨,而是发现有人写了反诗,是出于对朝廷的忠心,方才‘苦苦地’要杀宋江的。他临死不惧,不愧是个大宋的忠臣。”(吴越《吴越品水浒(品事篇)》,139页)这样的说法,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李逵杀黄文炳的场面虽然血腥,但是读来也感快意。因为恶人终究还是有恶报的。 可见,《水浒传》小说之所以会受历代读者的欢迎,快意恩仇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