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出生于1987年,从自学长笛的懵懂少年,到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才俊,再到宁波知名音乐制作人,他一直在追寻着自己的音乐目标。 爱听交响乐的他是同学眼中的另类 被问及为何会选择音乐这个行业,黄河说其实小时候他是比较惧怕音乐课的,“因为我不认识五线谱,老师又经常点名叫我去黑板前唱谱子,所以我就比较害怕。” 小学五年级那年,父亲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根长笛给黄河,那时候没有老师,他也就没有正儿八经地学,就是自己在家里玩,没想到吹着吹着居然能吹出一些曲子来。后来,妈妈就给黄河报了长笛班。“曲子都是我自己摸索着吹出来的,没有老师教过,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也越来越喜欢上了长笛。” 高中时期,黄河受一位同学影响,喜欢上了交响乐。他经常边听交响乐,边把旋律记下来,乐此不疲。与身边大多爱听周杰伦、林俊杰的同学相比,黄河简直就是另类的存在。 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后,黄河开始接受系统性的作曲培训。那时候的他对音乐的需求极其强烈,家里寄来的生活费,一大半被他用来买CD。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买碟,黄河还做起了“副业”:“那时候中国移动的彩铃业务特别风靡,我就为移动公司制作来电彩铃,用赚来的钱去买碟。” 黄河觉得,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他今后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创作其实不是一下子就能有显著的提升,而是需要阅历、知识等一点点的累积才会有提高。”他说。 每一次创作都充满了曲折 即使现在工作繁忙,黄河还是没有把长笛丢掉,一有闲暇他就会拿出来吹奏一曲。 长笛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所以古典音乐特别是交响乐的因素一直深深地刻在黄河的脑海里,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找到交响乐的影子。 大学毕业后,黄河进入宁波市演艺集团工作,他把那段时期称为自己的“提升期”,虽然比较辛苦。“那个时候,我接触到了国内很多大咖级的作曲家,参与了包括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音乐剧《告诉海》、韩国世博会第三路音乐创作等在内的重量级作品,还有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晚会、表演。”那段时间,也是黄河创作的井喷时期。 从市演艺集团调至宁波广播电视台广播技术中心后,黄河主要负责音乐创作和录音制作工作。需要创作的音乐种类繁多,有艺术歌曲、主旋律歌曲、影视OST(影视原声带)等。 遇到命题式的创作,黄河经常会去采风,深入了解作品涉及的人和事,以此来汲取灵感。“我认为,作曲的灵感是要基于技术手段上的,只有在掌握了完整的创作手法或者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灵感才会随之而生。” 黄河笑言,每一次创作过程都是非常曲折的,都是在不断地推翻自己,“一部作品,你可能在当天晚上还觉得挺好,第二天起床一听,却又会听出很多问题,需要推倒重来。几乎每部作品都会经历这样的循环。” 就在这样一次次推倒与重建的过程中,黄河拿下了不少全国、全省级别的大奖,比如作品《寻找方大曾》获得中国新闻访谈一等奖,《在森林的那一边》和《时辰之舞》获全国“金鹿奖”一等奖,《隐秘的舌头》获得省“金鼎奖”一等奖。 记者 陈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