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纵马再回旧路

——谁害了秦明(之二)

    □胡杨

    上回,我们讲了迫使秦明落草为寇的两个原因,一个是清风山的军事实力折服了秦明,还有一个就是宋江的出现给秦明落草为寇作了道义上的铺垫。

    下面,我们再来讲讲迫使秦明落草为寇的另外两个原因。

    首先,花荣的计谋,让秦明彻底断绝了重返朝廷的希望。

    秦明酒醉了之后,花荣就让一个小喽啰假扮成秦明的模样,领兵去青州城外杀人放火,嫁祸于秦明,从而让慕容知府把秦明恨得牙齿都能咬出血来。

    于是,第二天一早,当刚刚酒醒的秦明下山来到青州城下时,那些守城的士兵不但不放下吊桥容他进城,反而擂鼓呐喊起来。

    秦明大叫道:“我是秦总管,如何不放我入城?”

    这时,只见慕容知府立在城上女墙边,大声喝道:“反贼,你如何不识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子,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厮倒如何行此不仁!已自差人奏闻朝廷去了,早晚拿住你时,把你这厮碎尸万段。”

    秦明大叫道:“公祖差矣。秦明因折了人马,又被这厮们捉了上山去,方才得脱,昨夜何曾来打城子?”

    慕容知府喝道:“我如何不认的你这厮的马匹、衣甲、军器、头盔,城上众人明明地见你指拨红头子杀人放火,你如何赖得过?便做你输了被擒,如何五百军人没一个逃得回来报信?你如今指望赚开城门取老小,你的妻子,今早已都杀了。你若不信,与你头看。”

    说着,那几个军士就用枪挑了秦明妻子的首级,教秦明看。秦明见了,不由得气破了胸脯,但又申辩不清,只得连连叫屈。

    这时,那城上的弩箭如雨点般地射将下来,秦明没有办法,只得去远处回避。回首处,青州城外那遍地的火焰,尚兀自未灭。

    可以这样说,花荣的嫁祸术既害死了秦明的家人,又彻底断绝了秦明重返朝廷的希望。面对着如此痛彻心扉的局面,秦明又该何去何从呢?小说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写得很有意味。

    小说写道,“秦明回马在瓦砾场上,恨不得寻个死处,肚里寻思了半晌,纵马再回旧路。”

    这秦明“肚里寻思了半晌”,到底是在寻思些什么,小说没有作明确的交代。但是,我们却可以从秦明随后的行动取向中,对秦明的心思推知一二。

    小说写道,秦明“肚里寻思了半晌,纵马再回旧路。行不得十来里,只见林子里转出一伙人马来,当先五匹马上五个好汉,不是别人,宋江、花荣、燕顺、王英、郑天寿。”

    这秦明纵马再回的“旧路”是什么路呢?

    原来,这纵马再回的“旧路”,就是秦明从清风山上下来的路。所以,秦明才走了十来里地,就遇见了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宋江他们了。

    可见,秦明“肚里寻思了半晌”,最后的决定就是再回清风山。

    因为,此时的秦明已无家可归,无国可报了,用秦明自己的话说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清风山成了他唯一的归宿。

    其次,宋江的为人,让秦明很佩服清风山的义气深重。

    宋江他们在路上等到了秦明之后,就将秦明请上了清风山,那些小喽啰们早已在聚义厅上安排了酒果肴馔。

    于是,宋江就请秦明在聚义厅的中间坐定,然后,宋江他们五个好汉,全都朝着秦明齐齐地跪了下来。一头雾水的秦明连忙答礼,也跪在了地上。

    宋江说道:“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却穿了足下的衣甲、头盔,骑着那马,横着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点拨红头子杀人;燕顺、王矮虎带领五十余人助战,只做总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

    宋江坦诚地向秦明说明了青州城外假扮秦明杀人放火的原委,又与众人一道向秦明伏地请罪。

    秦明见事已至此,只得说道:“你们弟兄虽是好意,要留秦明,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断送了我妻小一家人口。”

    宋江答道:“不恁地时,兄长如何肯死心塌地?若是没了嫂嫂夫人,宋江恰知得花知寨有一妹,甚是贤慧,宋江情愿主婚,陪备财礼,与总管为室如何?”

    秦明此时虽然怒火攻心,但是,面对着以礼相待、义气深重的宋江他们,秦明心头的那把怒火,又怎么能够发得出来呢?

    于是,这熊熊燃烧的霹雳火,就在宋江他们层层礼数、重重义气的消解之下,变成了一捧无名的哑火,秦明只得归顺清风山了。

    打下清风寨后,宋江和黄信主婚,燕顺、王矮虎、郑天寿做媒,花荣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秦明,一应礼物,全都由宋江和燕顺准备。

    所以,综上所述,秦明绝不是个没心没肺、毫无气节可言的无耻小人。秦明可以说是个有情有义、颇讲原则的英雄好汉,他的落草为寇,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与那个一被俘就摇尾乞怜哀求宋江饶他一命的董平相比,秦明的形象不知要高大多少倍了。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另一种说法,是不是宋江设计将秦明逼上了清风山?这样的说法,好像可以从小说里找到若干的佐证。

    比如,宋江就曾当着众人的面,亲口向秦明赔罪,承认是他设计害了秦明。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设计迫使秦明落草为寇的真正策划人并不是宋江,而是花荣。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小说是怎样写的。

    小说第三十四回,宋江、花荣被燕顺等人救上清风山后,准备起兵攻打清风寨。这时,只听得小喽啰前来报告:“秦明引兵马到来。”

    清风山上的众人听了,全都面面相觑,俱各骇然。

    这时,花荣站出来说道:“你众位倶不要慌。自古兵临告急,必须死敌,教小喽罗饱吃了酒饭,只依着我行。先须力敌,后用智取,如此如此,好么?”

    宋江听了花荣的计策,不由得赞许道:“好计!正是如此行。”

    各位看官请看,当听闻秦明要出兵清风山的时候,清风山上的那些好汉们便俱各骇然,面面相觑。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秦明分明不是黄信之类华而不实的平庸之辈,而实在是个太过厉害的角色。

    花荣作为秦明曾经的部下,非常了解秦明的个性和脾气,也十分清楚秦明的长处和弱点,于是花荣便提出了一个“先须力敌,后用智取”的破敌方案。

    显然,金圣叹是很赞赏花荣这个方案的,所以,他在花荣“先须力敌,后用智取”句下批道:“真好花荣。”

    小说没有对花荣的破敌方案作详细的解说,但是我们从花荣、宋江的后续行动中,可以对花荣的这个方案作个大概的勾勒。

    花荣的方案,应该分为这样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力敌”。

    宋江、花荣商定方案之后,便叫小喽啰们去分头准备。而花荣自己则先去选了一骑好马、一副衣甲,把弓箭、铁枪都准备停当了,单等秦明的到来。

    第二天,花荣就与秦明在清风山下展开了厮杀,两个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然后,花荣就卖了个破绽,拨回马望山下小路便走。秦明大怒,赶了过来。花荣把枪去了事环上带住,把马勒定,反身望秦明的头盔顶上只一箭,就射落了盔上斗来大那颗红缨,吓得秦明不敢再向前追赶了。

    于是,花荣就从别的山路转上山寨去了。

    待秦明带着那帮青州兵再追上山来的时候,只见山上擂木、炮石、灰瓶、金汁,从险峻处打将下来。秦明没有办法,只得领兵退下山来。

    初次交战,秦明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得了什么便宜。这个便是花荣的“力敌”之计,好让秦明知道清风山的厉害。

    第二步,是“智取”。

    花荣的“智取”方案,应该由三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疲劳战。

    花荣充分利用秦明急躁的性格,一会儿是西山边锣响,树林丛中闪出一队红旗军来,一会儿是东山边锣响,树林丛中又闪出一队红旗军来,摇旗呐喊,神出鬼没。可是,等秦明带兵赶去时,那锣却不响了,红旗也不见了。

    这样忽东忽西、来来回回地折腾了一整天,引得急于一战的秦明是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却连一个清风山贼人的影子也没有见到,把个秦明气得是牙齿都快咬碎了。

    到了晚上,花荣又用计激怒了秦明,将秦明他们赶入了溪坑。然后,就用水淹之法,将秦明的五百兵马一大半淹死在了溪流中,剩下的一百五七十人,也都被清风山的小喽啰们生擒活捉了。秦明自己也掉入了陷马坑里,被挠钩手绑了起来。

    那么,花荣“智取”方案的另外两招,又是什么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