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事里的白龙潭村

白龙隐潭 五匠闻名

膏药王老房仅存的车门图案精美。

华氏祖训。

残存的老房石窗。

    从宁海县中心往南,便是宁海县的老城区跃龙街道,这里古称广度里,自唐朝永昌元年(689)起为宁海县治,后因境内有跃龙山而得名。沿着跃龙街道的干溪溯流而上,行至溪流开阔处,只见一旁青山相依偎,溪坝间碧水微澜,有村建于润泽山的缓坡之间,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因村北十里处,有一深潭,相传有白龙潜居,故村以潭名,唤做白龙潭。

    白龙潭村的历史悠久,主姓华氏始于商周微子,世居无锡梅里乡隆亭。南宋时,华集禄府君由无锡隆亭迁居宁海广度里,为宁海华氏始祖。在元朝时由广度里迁居白龙潭润泽山居住,距今近七百年,世代以耕读为本,忠厚传家。门前干溪环绕,清水涟涟;村后润泽山翠竹摇曳,四季秀美;村南象鼻头岗松林蓊郁,村北地下水库荫田佑民,自古是人丁兴旺、人文辈出、人杰地灵之村。

    通讯员 徐铭怿 华建平

    记者 张海玉 文/摄

    A.白龙在潭的传说

    早在宋代以前,宁海就以龙潭多出名。宋《嘉定赤城志》记载的宁海龙潭有白龙潭、驴潭、梁源潭、松岩潭、茶山黑龙潭、主簿潭、石合潭、石泄潭、青雷潭、徐家潭、石婆奥潭、石门潭、枧潭、大雪潭、方石潭等22个龙潭。对白龙潭,《嘉定赤城志》也有过描写:“白龙潭,在县西二十五里。其上崇若插空,云气澒洞,世传龙与茶山会,见鳞甲澡莹如玉雪然,有一素妪庐其前,能以草木向背瞰龙出入,其灵迹甚异。”

    据说,古时宁海常因大旱无水而导致庄稼枯死。人们到龙潭祭龙祈雨,俗称“取水”。取水是天大的事,关乎百姓的性命。祈雨时,县官老爷必须身穿盛装、脚穿草鞋,带领百姓到龙潭取水。白龙潭因有龙潭,历朝历代都有县官组织百姓到此取水,所以至今还保留着取水的石碑。

    村民华祖强告诉记者,在白龙潭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唐朝某年,曾遇到大旱,眼看百姓颗粒无收,急坏了县令陈长官。他亲自带队到白龙潭取水却毫无效果。陈长官感觉有愧于民,回县衙取了官印扔进了龙潭,跪地而泣:“这不下雨,有愧于百姓,有何颜面再做这县令。”不一会,只见有龙爪将官印呈出水面,随即乌云翻滚,大雨倾盆而至。

    沿山路行走,到了白龙潭,目光所及处是一条约十米的瀑布,激流溅入潭中,水花四溢。村民说,在龙潭之上其实还有一个“隐龙潭”,亦称“上龙潭”,形如棺材,当地人又叫它“棺材潭”。村里的老人说,那个才是真正的龙潭,但想要到那个“隐龙潭”,却并不那么容易,须要跨溪流、穿竹林、爬陡岩,披荆斩棘,“那个潭两边都是峭壁,潭边立有石碑,潭水清澈,但潭深不见底,看起来真有几分‘龙宫’的威严。”村民华祖强告诉记者。

    B.悬壶济世的故事

    华祖强从小在白龙潭村长大,对于村里的历史如数家珍,前几年村里建起文化礼堂,他整理出许多村里老人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走在村里的石板小路上,听他说水位从不下降的古井,讲先祖建村时的传说,每一个都让人兴趣盎然。当然,他印象最深的,还是膏药王的故事。

    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来到距离村口不远的一处车门,只见灰砖细雕,精美绝伦。框上斑驳的字迹,指明这里曾经是闻名乡里的白龙潭膏药主人华康谟的旧居。这个残留的车门,据说当年是请甬城巧匠设计建造的。院子里的卵石是在洋溪上用铁圈一个个套取的,大小匀称,而造房所用的砖则花了三年时间用土窑烧制而成。

    华康谟,字大庆,1914年生。1935年宁海县立中学毕业,考入兰州大学深造。传说他在武汉工作时偶得一本医术秘籍,回乡之后,赋闲之余转而研读医书,遂得秘方。他将自家宅子改成乡村医疗所。村民筑坝修田时,他就背着药箱转悠,发现有伤痛的,就把自制的膏药往伤者涂涂擦擦。村里的孩子磕着了、生疮了,也都习惯往他家里跑。他遍寻百药,摸索出的膏药对去除无名肿痛、解毒、消伤疤有奇效,也因此名气大涨,求膏药者络绎不绝。20世纪80年代,华康谟申办了一个执照,常年在自家大院花车门内坐诊,70岁时还被评为全国百名医师奖。2007年,华康谟以94岁高龄辞世。遗憾的是,因其孙辈散居异乡,未能得其亲传,华康谟的老宅也因无人居住而慢慢破败。

    踏入破落的车门,曾经三进的宅院,如今已然倾倒殆尽。院内满是杂草,徒留残垣断壁。“春满德门延贵子;阳回胜地传清辉”,门楣上清晰可见的这副对联,传递着主人当年对生活的美好夙愿。

    C.五匠之乡传美名

    除了药膏王,白龙潭村还以“五匠”闻名。作为“五匠之乡”,宁海因其地理环境“行山云作路,垒石海为田”,靠农耕果腹尚嫌不足,但其山海资源丰富,竹、木、石、铁砂等自然资源应有尽有。两者一结合,聪明而勤劳的宁海人,把成熟发达的“动手能力”代代相传,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五匠绝技,即石匠、木匠、泥瓦匠、漆匠、篾匠。宁海五匠始于何时已不可考,然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匠人师傅分布在各大城市中各显才能,留下鬼斧神工的技艺。

    白龙潭村属丘陵溪谷地带,山多田少,自古亦农亦匠,耕读传家,继承了宁海五匠之绝技。丰富的林木资源为木匠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原材料,山石水木成就了石匠和泥瓦匠的发挥空间,走南闯北的白龙潭五匠也因此声名鹊起。在白龙潭村的文化礼堂,有特别设置的“五匠展厅”。除了陈列“五匠”的用具,在技能比赛中获奖的白龙潭泥瓦匠、漆匠、木匠的工艺都在展厅中得以呈现。

    如今的白龙潭村,建成了拦水坝、生态公厕、甬台古道、滨水聊天长廊、休闲凉亭等多处观景点,并开展村庄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同时还建成了村文化礼堂等30余个实事工程。去年,村庄结合干溪流域整治工程建设,在村口又建成了上千平方米的滨溪广场,不仅提升了村庄形象,又方便游客观赏,成为美丽乡村的村口景观标志。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