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3·8妇女节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8年前,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如今,她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

年轻时的郑定妃

现在的志愿者郑定妃

    3月6日,记者接到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董女士,她说,自己的母亲是“缫丝娘子”郑定妃,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色水岸社区居民,1983年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从“缫丝娘子”到“全国三八红旗手”

    “在上世纪80年代,我的妈妈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当年我才3岁。”说起母亲,董女士满是骄傲和自豪。

    这两天,董女士找出一张1983年旧报纸的复印件,见证了母亲的荣光时刻。在她的家里,记者看到了这张复印件。这是1983年6月14日出版的《宁波日报》,第2版有一篇通讯,题为《郑定妃是怎样“飞”起来的》,专题报道了郑定妃的故事。

    1970年,年仅16岁的郑定妃进入鄞县丝厂工作,成了一名抽丝工人。后经过10多年的辛勤劳作,曾经的“门外汉”成了厂里的优秀技工。

    1982年,经过厂里选拔,郑定妃代表鄞县丝厂前往浙江省崇德丝厂参加省里的抽丝比赛,在几百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同年,作为唯一的宁波选手,郑定妃前往苏州参加全国抽丝比赛,凭借过硬的技艺,她从10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18名,被评为“省级三八红旗手”。1983年,经推荐,郑定妃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抽丝有产量、能耗、用度、程度和清洁5大指标,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技术活”。缫丝工的手和眼睛一刻都不能停,有时候为了能跟上半自动缫丝机的节奏,甚至都没时间上洗手间。

    “抽丝绝对是一门手艺活。往往8个蚕蛹只能抽出1根丝,由粗到细,深中浅都要搭配,每一道工序,用的都是巧劲儿。”郑定妃笑称,当时她有个响亮的名号——“缫丝娘子”。

    荣光褪去,她成了热心志愿者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记者注意到,郑定妃的一双手又红又肿,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平常在车间工作时,蚕蛹经过滚烫的水泡过后,再经过几道工序拿到手里。虽然温度没那么高,但每天长时间工作,一双手就长出了水泡,磨起了茧子。” 郑定妃笑称,缫丝工的手大多是这样。

    上世纪90年代初,国营丝厂纷纷转制,传统手工业逐渐被全机械化替代。1995年,鄞县丝厂倒闭,郑定妃下岗择业,在一家私营企业做销售登记,一直干到退休。

    退休后,闲不住的郑定妃成了社区的热心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还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常常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从小到大,妈妈常常教育我,做事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轻言放弃。现在我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事情没做完,加班加点都要完成!”董女士说,虽然母亲并未和她唠叨过大道理,但耳濡目染的效果远远大于说教。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高秀慧 郑璐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