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3·8妇女节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几代“李焕英” 悠悠说故事

“妈妈这个称呼有一种特殊的魔力”

看着泛黄的照片,女儿们回忆起年轻时妈妈的模样。

    一张张泛黄老照片就这样安静地“躺”在桌子上,让无数人看到了“李焕英”们成为妈妈之前的模样——麻花辫、利落短发或时髦大波浪;目光坚毅或温柔或顾盼流转;五官明艳靓丽或可爱俏皮又或英气飒爽……

    3月5日上午,海曙望春街道西成社区,“我家的李焕英”——翻拍旧照片、讲述温情故事的活动正在进行,轻盈的气球花束、温馨的丝绒桌布、定制的照片墙、个性的手持标语,几代“李焕英”坐在了一起,“描绘”出一幅中国妈妈的群像。

    她们个个不同,却都曾拥有芳华。

    “喏,照片里的这个人就是我母亲,那个年代很艰苦,她晚上还管我们4个兄弟姐妹,可我从来没听她叫过苦。”73岁的蒋妙凤的母亲是一名居委会工作者,“她负责社区治安,没有文化一直坚持学习。”

    于是,蒋妙凤小时便经常见到母亲在油灯下学习的背影。印象中,她的母亲起早贪黑鲜有休闲放松的时刻,在岁月的刻刀下,逐渐变成了中年妇女的模样。长大后的蒋妙凤渐渐意识到,自己从母亲身上潜移默化沿袭了这些优秀品质,“我去新疆支边,组织需要我扎根哪里我就到哪里,遇到不会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咬着牙边干边学。”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蒋妙凤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有时我也在想,或许本身‘妈妈’这个称呼就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吧。”

    贺爱武的老家在四川,已在宁波定居40年,她的母亲也是一名居委会工作者,“我们家7个兄弟姐妹,小时候社区里要发个通知什么的,我妈一招呼,全家齐动员。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奉献’两字。”疫情期间,一听说社区里需要守门志愿者,贺爱武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而原本社区考虑到她70多岁了,并没有想麻烦她。

    80后的唐玉青嫁到宁波十多年,平时要带儿子还要照顾患病的丈夫,可她从未向生活低头,“我的妈妈今年68岁,是大山里的农民。她可能是千千万万再普通不过的‘李焕英’中的一员,藏起娇柔,成为我们心中勤劳、能干、操心的母亲,所以我要像妈妈一样坚强。”

    “父母长期分居两地,我们姐妹4人都是母亲带大的。父亲每个月会给我们30元的生活费,我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坚持让我们上学。”这是73岁陈慧娟对母亲的印象。“后来家里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4姐妹里我的条件相对差些,母亲就每星期来我家两次,买菜做饭。后来我想把她接到家里照顾,母亲却怕增加我的负担,始终不肯。母亲的爱从来都藏在细节里。” 陈阿姨哽咽了。

    在分享会上,西成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清波不断被“李焕英”们的故事所感动,“当代社会中的‘李焕英’们或许承担着更多社会角色,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为女性增能,新时代的女性自立自强,她们的母亲也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记者 吴丹娜

    通讯员 陈洁 文/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