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光彪(资料图片) |
记者昨日获悉,宁波籍爱国港商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曹光彪,于3月12日凌晨2时26分在香港港安医院离世,享年101岁。 “他离世时安详平静,犹如熟睡中去了崭新、充满光明的新世界。”曹光彪的儿子、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其东在发给其亲朋好友的微信中写道。 作为“宁波帮”杰出代表之一,曹光彪的祖籍是宁波鄞县,1920年出生于上海,是一位闻名世界的实业巨子。他首创毛纺厂,是第一位去欧洲开拓毛纺市场的中国人,被誉为“世界毛纺大王”。 其后,曹光彪又发展航空业务,创办了第一家由港人自行管理的港龙航空公司,打破了香港航空业由英资财团垄断的历史。他还是改革开放初期首个赴内地投资办厂的港商。他投资的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光学镜头曾运用于“嫦娥”二号、三号和四号等航天工程。 作为企业家,曹光彪虽有大将风度,但现实中却是一个非常低调务实的人。他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两条:一“不生气”,二“吃亏是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光彪还强调自己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 他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有家国情怀 曹其东眼中的父亲 内地办厂,首创“贸易补偿” “宁波人素有经商的传统,我们家也不例外。”回忆起父亲曹光彪的经历,曹其东颇为感慨。 在上个世纪,爷爷在上海经营“鸿祥”呢绒店,父亲自小聪颖机敏,上学之余就跟着爷爷学做生意。尽管学习成绩一向优异,但突然遭遇家庭变故,17岁的他无奈辍学,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 父亲的经商才华似乎与生俱来的,他接手后,原本门可罗雀的“鸿祥”再次焕发出生机,而且与上海滩老资格的布店“宝大祥”“协大祥”齐名,人称“三大祥”。 几年后,父亲便将“鸿祥”的分号开在了南京、重庆等地。他还在上海建了毛纺厂,所产纯毛凡立丁一时畅销全国。 1949年,父亲去了香港发展。1954年,他创办了香港首家毛纺厂——太平毛纺厂(后发展为永新企业有限公司),接着又开拓了另一个新行业——针织业。 从此,父亲的事业进入“蓝海时代”。 当时,父亲与内地仍保持着业务往来。1964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陈诚宗希望他为国家多创外汇收入,特别是向国际市场代销国产毛衫和其他纺织成品。 但当时国产毛衫花样陈旧、质量欠佳,加上内地工厂生产管理落后,工人积极性不高,一些瑕疵品也无人负责,要想推销出去困难重重。 既然代销行不通,那就在内地办一个工厂试试吧!一个“贸易补偿”的念头在父亲心中随即萌生。 父亲返港后,立即拟定了一份计划,由香港永新企业引进设备和技术,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工;原料全部由“永新”进口,产品全部由“永新”外销,厂址设在广东珠海。合作期为五年,所有厂房建设与生产设备费用以人工费作为补偿。 陈诚宗拿到计划后,立即向中央汇报。不到一个月,中央同意了父亲的建议。就这样内地第一家由境外人士开办的工厂——珠海香洲毛纺厂诞生了。 香洲毛纺厂投产后,效益比预期好很多,原计划五年收回成本,结果不到两年就收回了。 父亲在珠海一举投资了近800万元港币,并由此开创了“补偿贸易”,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以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香港工商界,纷纷仿效,这种机制也为后来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政府出手,解了“港龙”之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亲在香港奠定了“世界毛纺大王”的地位,并涉及电子、精密仪器、贸易多个领域,业务遍及全球,仅在香港就设立了40余个机构。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其作为亚洲航运中心的地位日渐显著,香港机场成了全球最繁忙的空港之一,每两分钟左右就有一架飞机起降。 父亲很想进军航空业。当他把这个计划告诉宁波老乡包玉刚时,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1985年4月,港龙航空公司成立,一举打破了香港航空业由英资财团垄断的历史。 “港龙”成立之初,遇到很大困难,连年亏损。 此时,中国政府向“港龙”伸出友好之手,明确表态支持“港龙”的业务发展,开放香港与内地的22条航线供“港龙”经营。 经过不断努力,“港龙”不仅拥有了飞往内地的空运牌照,还取得了飞往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际航线的牌照,业务取得进展,摆脱了亏损局面。 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影子。胡雪岩曾说,“与其乘势,不如造势”,这种“势”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主动去创造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态势、格局和趋向。 所谓的“势”还包括国际视野,包玉刚先生以前曾提醒我,每天早上要关注银行利率的涨跌情况,像包先生这样的人我是非常敬佩的。 我们是宁波人,宁波人从商,最讲究的是务实和敢为,这两点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