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属将花瓣撒向大海。 |
东经122°、北纬30°,是舟山普陀山脚下的莲花洋。3月18日、19日、20日连续三天,在清明时节的烟雨缥缈中,宁波又有55户家庭参加宁波市第15届集体海葬活动。他们将分三天五个批次,从专用码头乘坐“新天恒”号轮船来到预定地点,将逝者的骨灰坛与满满的哀思一起缓缓沉入大海。 相隔28年后 他们碧海团聚 “今天,父母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他们在一起了,从此相伴碧海蓝天。”戚进、戚奋和戚卫三姐妹昨天一早齐齐来到海葬执行单位同泰嘉陵,在简短的仪式之后,他们坐车前往码头。这一次,他们送别的是母亲;而他们的父亲戚强的骨灰,早已于1993年撒在了莲花洋。 大姐戚进告诉记者,父亲28年前先行离世,作为军人的他生前就写下遗嘱:不开追悼会、坚持选择海葬,不为组织和后人添麻烦。“父亲是山东威海人,后来在舟山从军,可以说当了一辈子的军人。他总说,我打过仗,对生死早就看开了。” 有意思的是,跑遍舟山每一座岛屿的父亲,把自己的骨灰撒海地点,选择在了莲花洋,这和后来宁波市每年海葬的地点刚好契合。回想起当年父亲的海葬经历,三姐妹记忆犹新,“当时从镇海招宝山出发,经过干休所协调,我们坐着客轮,开到莲花洋再撒海的。” 前两年,母亲身体也渐渐老去。三姐妹说,母亲是一名军医,对生死也很豁达。“看到《宁波晚报》上海葬的报道,母亲说现在好了,有政府组织的集体海葬;而且地点也是莲花洋,终于可以和父亲在碧海青天相伴了。” 他只是路过宁波 就爱上了这片土地 在送别的人群中,有一对来自台州的姐弟,他们和母亲提前一天到了宁波,为了一早去乘船送别父亲。“我们并不是宁波人,在这里也没有亲戚朋友,但父亲就是打定主意要参加宁波的海葬活动。”姐姐郑丹说,父亲离开时年仅50岁,生前和母亲一起经商,在得知自己身体不好之后,每次当车辆行驶在宁波去舟山的跨海大桥上,父亲的眼光总是舍不得离开那片碧海。后来得知宁波有政府组织的骨灰撒海活动,他立下遗嘱,让家人遵从他的意愿。 “大海是相通的,以后,我们想念父亲了,就在家乡的海边撒下花瓣……”郑丹说,父亲一生去过不少地方,但他最终选择了宁波,用这种浪漫又环保的方式,拥抱大海,回归自然。“我们都为他的选择而骄傲。” 9年410位逝者魂归碧海 今年是人数最多的一次 “回归大海,情留人间。让汽笛礼赞这奉献的一生,让海燕唤醒灵魂的清风,让涛浪歌颂鞠躬尽瘁的忠诚……”在宁波永逸殡仪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家属怀抱白色可降解骨灰坛,将它与哀思一起埋葬在了碧海蓝天。 “今年是55户,人数最多的一次。因为疫情,2020年宁波没有举办海葬,很多客户是从2019年就开始等候的。考虑到大家的出海需求,我们和舟山方面做了申请,才有了这次海葬。”同泰嘉陵海葬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此次海葬不仅登船人数作了限制,还要求所有登船人员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测量。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态葬法,海葬自2013年在宁波推行,到今年已进入第9个年头,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据统计,至今已有410位逝者选择了骨灰撒海这一浪漫庄严的回归方式。 骨灰撒海活动在宁波已进入常规化阶段,我市出台的《宁波市骨灰撒海服务实施办法》为海葬的推广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目前,根据我市市民对海葬这种新型生态葬法的接受程度,活动暂定每年清明、冬至前后各举行一次。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朱韩燕 郑亚军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