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7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读《造房子》

    孙建华

    “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作者王澍如是说。

    王澍,著名建筑大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于2012年成为中国内地首位“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造房子》是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录,也是他获奖后的第一本著作。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风趣独特,内容深入浅出,吸引着众多不懂建筑的读者“围观”。更有文学爱好者和建筑行业圈的朋友读后感叹: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造房子》是从文人的视角来描述建筑。王澍说,“你想做的建筑,要传达那种文化里最好的状态和精神”,那就要亲近自然。他经常去园林安静地独处,苏州园林都去过上百次了。他有时无所事事静静地在野外或某个地方待一整天。他看远方的青山、看脚边的小草,甚至呆呆地长时间看下雨:雨水怎么下来?从屋脊顺着哪条线流下来?滴到哪里去?向哪个方向走?突然间脑子有东西闪过,他就会想,有没有可能造一个怎样怎样的建筑。心态变了,看待人、事物和自然的眼光也会发生敏感细腻的变化,然后融合到作者的建筑中。

    这本随笔里有作者个人的成长轨迹、代表作的诞生过程,还有他对传统文化、东方美学的经年探索。它不仅仅是建筑类书籍,也是进入传统美学的秘密小径。王澍的建筑理念和设计特色是从自然和生活为切入点,追溯山水意境、园林情趣,创造出具有恒久性的作品。在他的书中,深奥繁复的建筑学术语转化成了简单有趣的文字,又好比一幅巨大的水墨画直观地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不由感叹,原来造房子那么的有情趣呀。

    作者开篇就写道:“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

    “情趣”两字多处体现在他的文字和造房子中,他用文人特有的气质,像写诗一样造房子。

    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介绍宁波博物馆的建造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情趣的追求。掩卷回味,宁波博物馆恢宏大气的造型、层次错落的结构、朴实原始的墙体……又清晰地在我脑海中重现。阅读过程,即是对宁波博物馆透彻了解的过程。

    王澍借鉴唐代文人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提出的六个要点:“宏大、幽邃、人力、水泉、苍古、眺望”,认为看似诗意的描述,其实和人在自然形态中的物理感觉和地理位置有关。他将博物馆内部的每个展厅设计为独立的一座建筑,用一种山体类型叠加在上面,公共空间是多路径的,从地面开始,向上分岔,形成根茎状的迷宫结构。他设计的“瓦爿墙”曾遭一部分业内人士的激烈指责,但他认为博物馆收藏的就是时间。“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座古朴的博物馆深得宁波市民的喜爱。那儿的每一块旧瓦爿,仿佛在书写悠久的历史,它包含了宁波的前尘往事、诉说着古老的传奇故事。正如雨果所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是凝固的艺术。

    王澍在《造房子》中,阐述了他对自然、对中国传统、对乡土文化、对中西方建筑的独特见解。他相信:“一种超越城市与乡村区别,打通建筑与景观、专业与非专业界限,强调建造与自然的关系的新建筑活动,必将给建筑学带来一种触及其根源的变化。”

    正如白居易所说,他的园林就是三开间的一个农舍,前面有一个菜园。他站在那儿,那儿就是园林;他不在那儿,那儿就是农舍。

    当文学与建筑相遇,文字和房子都变成了艺术和景观,必将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意境。

    罗兰·巴特曾说: “生活是琐碎的,永远是琐碎的。”作者却善于在碎片中捕捉美,寻觅雅。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可以从喧嚣繁琐的尘世中,找到真、看见善、发现美,觅一方净土,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心房,成为心灵的栖息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