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上驻村”让艺术之灯长明

东钱湖城杨村昨视频连线人大教授和学子,“头脑风暴”汇聚乡村振兴“金点子”

张健民在帽语展艺坊前进行介绍。 记者 谢舒奕 摄

    一边是“网红教授”、高校学子,一边是乡村干部和热心村民……去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宁波东钱湖城杨村之间因艺术振兴乡村结下的不解之缘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昨天,他们又通过视频直播连线的方式走在了一起。

    A.视频直播连线—— 造啥样桥合适?菜场咋遮雨?智囊团在线支招

    昨日,城杨开发建设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原城杨村第一书记张健民午饭后便等在了村里的一棵千年银杏树下。他要和村民一起,与远在1300多公里外的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团队开展远程视频连线,通过镜头带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商学院等10个学院的师生“走进”城杨村。

    下午2点,双方准时上线,“黄老师,我们打算在这里造桥,但尽量想不破坏现有的自然景观,不知道您们有没有好的建议?”“同学们,新改造的菜市场屋顶镂空采光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下雨天侧面会有雨水飘进来,怎么样可以再优化完善下?”“现有的老物件博物馆区域空间如何植入产业相关内容?”张健民跟村民边走边展示村里部分在建项目,同时不忘将近期开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抛给对方。

    双方经过3个小时的充分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黄波副教授安排学子们分组进行“头脑风暴”。其中,来自商学院的王蓉同学针对河道上增设桥梁的想法提出了“渔船浮桥”方案,“由渔船打造而成的浮桥不惧水位上涨,同时考虑到桥梁的实用、娱乐功能和村里的整体旅游规划,我们提议在浮桥两侧增加渔船船头、船尾造型结构,以便于游客进行垂钓等娱乐、划水行为。”随后,还有同学对菜场顶棚遮雨问题,提出用毛竹阴面制作流水屋檐;就老物件博物馆功能升级改造建议增加部分展现当地村民幸福生活的乡村特色文创……面对学子们的踊跃发言,“这些‘金点子’和诚恳建议简直太宝贵了!”张健民与村民们连连点赞。

    B.现场直击—— 考察团、游客接踵而至,“新城杨”拔地而起

    除了在线互动,张健民也不忘分享城杨村“艺术振兴乡村”的最新实践成果:“作为千年古村,城杨村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长期‘沉睡’于此,不知不觉中成了整个东钱湖最落后的村。幸运的是,自去年7月25日迎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团队后,城杨村全面开启了‘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的创造性探索。”

    据介绍,教授团队驻村半年多,城杨村通过实施村民赋能行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并引入各种社会力量打造了11个实体赋能基地。其中,帽语展艺坊、开物水车坊、自珍笤帚馆、木心精工馆、盎然知竹馆及杏缘手工坊全部由村民自己打造,并陆续吸引考察团、游客进村。“开业一个多月来销售额突破了10万元,并带动5位村民就业。”杏缘手工坊女主人薇姐介绍道。

    随后,记者跟随镜头走进村里的“网红农场”——益马当鲜智慧农业赋能基地,该基地是由浙江“益马当鲜”大学生创业团队领衔创建,多数是95后。“我们跟村里一支农民团队创新合作,他们熟悉当地、经验丰富,平均年龄70岁。”据公司负责人叶成龙介绍,目前该基地为一期,占地15亩,村集体占30%股份,通过“基地+平台+渠道”模式,实现线上租赁、农业认养、农业物联网等功能,“预计今年利润可达50万元,可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眼下,部分村民主动拆除原先封闭的围墙,打开了‘心墙’,积极开办麻糍店、农家乐等商业实体。如今,在我们城杨村里开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张健民深深感受到一座“新城杨”正在拔地而起。

    C.展望未来—— 探索校地合作新方式,“云上驻村”常态化

    事实上,这样的云上互动并非首次。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融合设计振兴乡村”课堂于今年3月开启“学生云上驻村”视频连线学习模式的同时,还积极为村里建设贡献“金点子”,当月率先在宁波东钱湖镇城杨村等地开展,大获好评。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机会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们传授‘土经验!”张健民通过视频连线淘到“金点子”后,恍然察觉自己也在“授课”时,难掩激动心情。他说:“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继续把城杨艺术振兴乡村这项事业做实、做出成效,总有一天,城杨村这只‘土鸡’也会变成‘金凤凰’。”另一方面,丛教授团队虽然远在北京,但是“云上驻村”的模式将进一步提振村里艺工队、村干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他们不能时刻守在村子里,但他们的关爱和智慧却在时刻滋养着这片土地。”

    “城杨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始终把产业兴旺目标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如何持续带动村民增收,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有效设计必须要回答的问题。”黄波副教授举例称,如何让2000多亩毛竹林实现保值增值,需要引进新的经营模式,“城杨竹筒饭”和“益马当鲜”就是很好的尝试。

    黄波同时指出,就乡村设计而言,城杨村不仅秉承着使用本村人、本村材料、本村技艺,挖掘村庄文化、家庭文化和乡村正能量的一贯原则,更是完善了融合设计振兴乡村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模式。村民全员参与、干群同心协力、党员先锋示范、社会力量助力,形成了乡村组织模式振兴的新样板。“将城杨实践引入课堂教学,是我们强化国情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积极探索,用乡村振兴最新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调动了同学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这是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方式,并将持续保持这种合作方式。”

    记者 谢舒奕 通讯员 袁春 刘奕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