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都市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爱和生命延续……”

江北一家器官遗体捐献点昨揭牌 帅气的90后男生、爽朗的护士妹子现场登记

    “一起来加入器官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让爱和生命延续……”昨天下午,江北区范江岸路123号福寿之家一站式长者关爱中心内一派热闹景象。在刚刚挂牌成为宁波市江北区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登记点后,4名来自江北区三救三献志愿者服务队的医护人员现场进行了捐献登记。

    90后男护士:

    “父母都挺开明的,很支持”

    笑容腼腆、酒窝隐现,23岁的卢泽其是宁大附属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站在他旁边的,是同院的师兄、重症监护室护士孙俊烈,去年参加过援鄂医疗队。两个小伙儿时尚帅气,有说有笑,如果不说,旁人或许会以为他们是去参加聚会,而不是来为“身后事”做登记。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对生死也看得比一般人更通透一些吧,感触挺深的。”孙俊烈说,之前他看了不少纪录片,比如上海拍摄的《人世间》,里面就讲到了器官遗体捐献。“生命是无价的,我们的捐献如果能让一个人的生命得到延续,那是何等的幸福。”孙俊烈是家中独子,他说,不仅自己加入,将来还要带动身边的人也来加入,“这是我们年轻人的使命和担当。”

    卢泽其是江苏人,家中长子。在登记器官遗体捐献前,他还特意跟父母交流过。“他们都挺开明的,很支持。”小伙儿在20出头的年纪就做下这样的决定,让身边人多少有些惊讶。“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实现,我觉得很有意义。”

    爽朗的妹子:

    “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刚满30周岁的宋珂迪在江北区献血办工作,与爱人都是医护人员。在手机里注册登记,一两分钟就完成了全部手续。她对记者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如果还能去帮助到别人,那太好了。”

    小宋的下巴有道疤,她说自己是刻意没去整容处理。“当时挺严重的,就是因为有别人救下了我,留着也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并提醒自己,要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35岁的黄碧云是卢泽其的师傅,也是宁大附属医院的一名急救护士。这个爽朗的妹子乐呵呵地说:“捐献器官遗体,不仅能帮助他人,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一种美好而崇高的行为。”

    陪同他们前来的,还有江北区三救三献志愿者服务队微信群里的两位“群友”——江北区红十字会专职救护培训师张建灵和宁大附属医院分娩中心护士陈亚儿,他们在几年前就已登记成功器官遗体捐献。“有的人是同事,有的人还没见过。在他们这么重要的人生时刻,我们应该过来一起打打气,做见证人,记录下这美好瞬间。”

    宁波又多了一个“窗口”

    登记者也有了精神家园

    记者了解到,现在宁波全市约有器官遗体(角膜)捐赠登记者2万余人。对于捐献登记,目前有线上和线下两种针对不同人群的登记方法。面向年轻人,可以使用微信登记;面向老年人,主要采取线下现场登记模式,就是老年人协同子女一行,到户籍地红十字会进行现场填写捐献登记志愿书,签字确认,子女作为执行人也要签字。需要注意的是,登记实行无偿自愿原则,捐献登记书也可以随时撤销。

    自2018年5月起,宁波红十字人文关怀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开始承担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协调工作。服务队负责人高非介绍说,至今他们已共同见证了遗体(角膜)捐献共计96例。其中,遗体单捐42例,角膜单捐17例,遗体角膜双捐37例,服务里程达到了5626.2公里。

    “我们将以此作为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的‘窗口’,不断普及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知识,提高宁波市民对捐献意义的认知,也希望通过这个登记点的成立,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器官捐献事业中来。”高非表示,服务队将在登记点实现多样化的人文关怀活动,为捐献者家属打造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王立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