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刀”是小针刀疗法的基础。记者 程鑫 摄 |
开栏语 社区居民的头痛脑热,他们都放在心上;慢病患者的大事小情,他们事事关心。社区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护人,也构筑起了百姓防病的第一道防线。这其中不乏手有绝活、对付专病的社区医生。它们就像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珍珠,扎根基层,年复一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除身上的病痛,从而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被居民们称为“牛”医生。为了展现默默奉献的基层医生风采,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专栏“社区牛医生”,以百姓的口碑为指引,讲述基层医生中的“牛人牛事”。 他不是大医院里拿手术刀的外科大夫,但熟悉他的病友都喜欢称他另类“刀客”:他给人治病的武器,并非传统的手术刀,而是形状似针又似刀的所谓小针刀。 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阮天红工作室,正是靠着这种不起眼的小针刀,不仅为家门口的群众解决了很多肩颈腰腿疼痛的疑难杂症,而且辐射到省内的衢州、临海等地。 小针刀转动间手术就做完了 3月29日下午,王师傅因手腕疼痛,特地从奉化来到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奔阮天红工作室。王师傅的姐姐住在宁波市区,知道阮医生看这个病在行。 王师傅是名厨师,每天单手翻锅数千次,全靠手腕和手臂用力。前段时间,他左手大拇指开始疼痛,喷了些药水,但不管用,最近几天疼痛加剧,一点不能用力,有时候胸部还有扯痛感。 阮医生手诊后确认,是大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他向记者解释说,就是粘连造成局部疼痛,关节功能受损。这大多是长期高强度用力等原因所致。 听说要手术,王师傅有点吃惊。一旁的姐姐安慰说,此手术非彼手术,很快就没事了。 只见阮医生在确认的炎症疼痛位置做好标识,浅表麻醉后,他戴上手套,拿出手术用小针刀。记者看到,这小针刀看似针灸用的银针,但头部并非圆形,而是带有像手术刀一样的刀刃。阮医生介绍说,它结合了中医的针灸和西医的手术刀,小针刀由此得名。 阮医生手持小针刀,从做过标识的位置准确插入。针刀在他的手中来回摇动,不到两分钟,手术就完成了。 可别小看那样的来回转动,阮医生告诉记者,这就是通常说的盲刀,靠的全是经验,要求对解剖结构烂熟于心,针刀进去后方能游刃有余,对粘连处精确分解。 一面面锦旗背后的针刀故事 阮天红工作室里,除了那些新奇的治病神器,特别显眼的还有挂在墙上的一面面锦旗。工作室医生告诉记者,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与小针刀相关的故事。 来自慈城的患者叶女士介绍,她到这里解除病痛前,浪费了两年多时间,还花了不少冤枉钱。那时候她刚四十出头,右下腹总隐隐作痛。跑到医院先检查妇科,查不出啥问题,又做胃镜,结果也好的。 查不出毛病,可疼痛不减,还慢慢加重,叶女士担心有啥坏毛病。跑了很多地方,妇科、胃镜、肝脏等,几乎查了个遍,仍然找不到病因。又喝了3个月中药,效果还是不明显。前阵子,她经人介绍找到阮医生。这是她第一次见识到小针刀的神奇,就那么捣鼓几下,回家休息几天后,折磨她两年多的腹痛就好了。 阮医生告诉记者,事实并非如叶女士说的那么简单。叶女士腹痛的病因并非在腹部,而是在腰上,第三腰椎横突粘连,那里神经末梢很丰富,粘连造成的炎症疼痛就放射到小腹,造成小腹隐隐作痛。这种毛病,正好适合小针刀。 针刀疗法的发明人朱汉章是江苏淮阴人,1976年他发明了这种针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科和骨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上世纪80年代,该疗法在全国推广,从此这种似针又似刀的小针刀就流传开来,目前已形成多个流派,针刀学也进入中医药大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阮医生告诉记者,当年他也是通过培训接触并喜欢上了小针刀。20年来反复实践,苦练手法,总算能做到一针游刃于肌腱之间,帮助很多腰颈椎病、慢性腰肌劳损、腱鞘炎患者解决了病痛。 记者 程鑫 通讯员 肖建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