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业到地方,先到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接接地气”

“轮值站长”个个收获满满

    “我当时就懵了。以前在部队哪会遇到这样的事。”军队转业干部黄锦鹏说。从部队到地方,对军转干部来说,不仅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转变。3月30日,正在参加“2020年度宁波市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专业培训班”的近300人中,有不少像黄锦鹏这样,在参加培训前被安排到全市各地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当了一个月的“轮值站长”,接接地气。

    他体会最深的是“被需要”

    时隔一个月,黄锦鹏仍记得那一幕——

    他被安排到奉化区尚田街道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当“轮值站长”。事发当时,他正和当地人武部的工作人员在忙征兵的事。突然,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提着一把刀就进了办公室,一下把2020年年底刚从部队转业的他给“整懵了”。

    “师傅莫生气,有事情坐下来慢慢说。”一旁的工作人员边说边不慌不忙倒了杯茶,又递给对方一根烟。原来,老人的家面临拆迁,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一时激动,想来“讨个说法”。

    见老人肯坐下来,工作人员也拖了把椅子坐下,把相关拆迁政策跟对方耐心地讲了一遍。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老人的态度终于“软”下来,回村后跟周围邻居打听,发现大家享受的拆迁补偿标准是一样的,也就心平气和了。

    一场虚惊,却让黄锦鹏深切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和不易。他转业后分配到宁波市人社局,一个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单位。“我感觉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加强服务意识,还要提高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他说。

    在担任“轮值站长”的一个月里,黄锦鹏遇到最多的就是各类咨询,包括抚恤金发放等相关优抚政策的落实,退役后的从业就业等。他听到最多、感受最深,也最有成就感的一句话,是那些曾经参加过战争的老兵说的:“以前走(去当兵)的时候是敲锣打鼓,回来就没这待遇,现在又是落实政策,又是上门慰问,一直被人惦记着,能感觉到国家没有忘记我们。”

    他收获最大的是“换位思考”

    “短短一个月,深切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辛苦。”军队转业干部陈伟说。他去的是海曙区石碶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该站是“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组织军队转业干部到那些“红色精品”服务站担任“轮值站长”,开展岗位实践,也是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激发基层退役军人工作活力的一项举措。

    任职“轮值站长”期间,陈伟和服务站的志愿者一起上门慰问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并为他带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这也是整个石碶街道唯一的一枚纪念章。”陈伟说,为了帮老人拿到这枚纪念章,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前期做了大量资料搜集工作,老人拿到纪念章后流露出无法抑制的激动、喜悦之情。“值得!”陈伟说。

    和留甬过年的环卫工人一起欢度元宵;帮助有困难的家庭解决纠纷……陈伟在服务站期间参与的工作很多,也很杂,对地方的基层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轮值站长”制度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结束为期一个月的“轮值站长”实践,陈伟将回到自己的单位宁波市水利局工作,“这段宝贵经历让我更熟悉基层的工作模式,同时也更能做到换位思考,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他感受最强的是

    “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来自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的军队转业干部马士雷,则是到象山县石浦镇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当“轮值站长”。

    “我本身在渔业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象山石浦又是渔业重地。在服务退役军人的同时,我也有更多机会了解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也为以后开展工作建立了良好的沟通途径。”

    “通过到基层走访、调查,对渔民的生存现状、利益的保障,甚至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通过这一个月“接地气”,马士雷越发感受到“轮值站长”制度及其背后的发展理念的创新性。

    “据我了解,很多地方目前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通过退役军人服务站来更好的管理、服务退役军人,我们已经思考并实践通过退役军人服务站可以让退役军人为社会做点什么。”

    在马士雷看来,退役军人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过去我们并没有将这支队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通过鼓励这支队伍更多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有望提升‘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水平。”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王军锋 任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