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园春色 记者 胡龙召 摄 |
茶为国饮。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所著《茶经》第一次对茶人品德行为进行规范:“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成了茶人的“标签”,茶道有了“品茶品味品人生”的丰富内涵。 宋光华,就是地道的茶人——他出生越地茶业世家,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为茶事业耕耘不息,对茶叶栽培、初制、精制、出口等全产业、各工种了如指掌,参与、见证了宁波茶叶发展的如歌岁月,被评为“国家一级评茶师”。3月30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第五批“国茶工匠·制茶大师”名单中,他名列其中,这是宁波茶人首次入选“中国制茶大师”之列。 出身茶业世家 宋光华,1958年生人,今年63岁。记者面前的宋光华,个头中等,说话中气足,跟他长期练习太极拳有关。 “我祖籍绍兴,长在杭州茶叶试验场,工作在奉化茶场,发展在宁波”,宋光华说起他的人生路,笑言“血液里流淌的全是茶水”——祖辈世代以茶为业,而他为茶一直耕耘至今。 出自茶业世家的宋光华祖籍绍兴平水宋家店。绍兴平水是一个以茶闻名的小镇,平水的“日铸茶”,早在唐代即被誉为“仙茗”。及至南宋,平水日铸岭一带,被钦点为朝廷的“御茶湾”。自清至民国200多年里,平水一直是举足轻重的“绿茶中心”。 新中国建立后,原绍兴茶厂厂长宋茂林、嵊县三界茶厂副厂长宋济泉、新昌茶厂厂长宋孟荣、奉化茶场副场长宋荣林,这四人当时被誉为浙江茶界“四宋”,“四宋”均出自平水王化。宋光华的父亲宋荣林便是浙江茶界的“四宋”之一。母亲张银花,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国营绍兴茶厂“七朵金花”制茶能手之一,后随丈夫宋荣林援建国营奉化茶场,为茶场培养了一大批制茶操作能手,并总结出了炒制平水珠茶“十大手法”。 “制茶如今看起来是蛮风光的事,但当年是一种很苦力的生计”,宋光华回忆说,少年时代他是闻着茶香长大的,利用假期学会双手采茶,动作飞快,如鸡啄米一般,一天能采10-20公斤鲜叶。从18岁起,他来到奉化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作,在一线当工人,接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工作长达12年,虚心向老师傅学习茶叶“种、采、制”技术。在祖辈的熏陶下,加上自身的勤勉,逐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 宁波茶业的如歌岁月 “宁波有优质的茶叶基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要制好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宋光华说。 上世纪70年代,宁波的传统茶叶制作由人工逐步向机械化、自动化等转型。宋光华全程参与1975—1977年农业部中国茶叶研究所的重点科技星火项目“平炒青(珠茶)初制连续化、自动化、流水线的安装和试制工作”,历任茶场副场长兼初精制茶厂厂长。 1987年,为适应宁波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宁波市从11个县(市)区中选拔从事出口茶叶技术人才,宋光华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担任宁波出口茶叶拼配厂厂长,任职期间累计出口珠茶5500吨,合格率在90%以上。新世纪后,茶叶企业转制后,宋光华先后在宁波的二号桥、金钟、鼓楼等组建四家茶叶流通市场,并致力于宁波名优特茶的推进,指导30多家茶企先后取得国家级评比金银奖数十项。 长期担任宁波市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宋光华说,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宁波本地茶的品质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望海茶、瀑布仙茗、奉化曲毫等是中茶杯、中绿杯等全国性赛事金奖台上的常客,再加上宁波的饮茶氛围日益浓厚,消费水平也不错,拥有比较好的天时、地利、人和,正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2019年至今,宋光华以宁波茶业专家的身份,帮扶黔西南州的茶叶生产加工,助推“黔货出山”。“贵州这两年我去了六趟,一是技术帮扶,二是消费帮扶。”宋光华说,贵州绿茶原料好,但他发现当地工艺简单,细节处理不到位,导致茶的品质不够理想。 他告诉记者,云贵高原紫外线强、湿度大,茶叶呈深绿色。在制茶过程中他现身说法,对杀青、理条、回潮、整形等环节上给予技术帮扶,使贵州晴隆茶厂的茶品有了明显的提升——茶叶色泽鲜活,条索紧结,香气持久,价格也随品质提升而上涨。此外,他还发挥宁波、浙江的行业协会资源,帮助贞丰县茶企带货,让黔茶香飘远方。 爱一业终一生 在采访中,宋光华多次提到一个词“洋泾浜”,“现在茶市里‘洋泾浜’的人和事较多,对之我很反感。”宋光华直抒胸臆。 在老宋看来,“洋泾浜”,有“半桶水”“土洋混杂”之意。现在喜欢喝茶的人很多,但懂茶的不多,被误导的消费者也不少。面对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恶意炒作的喝茶理论,宋光华总是想方设法去引导、纠正,他开设的茶文化讲堂也着实吸引了甬城不少爱茶人士。 老宋说,当下对于“茶人”的称呼过于轻率,但凡种茶、制茶、卖茶、爱茶人士皆为茶人。而事实上,他认可的“茶人”,是从事茶事业发展、爱茶懂茶并为之奉献的有识之士。 “爱一业,终一生”是宋光华的追求。经过长达40多年茶人生活,宋光华说,他最钟爱茶叶技术工作。每当他来到茶山、加工车间忙碌时,“整个心就会静下来,心无旁骛地掌控制茶的每一道环节,工夫和火候到位了,才能制作好茶”。 一位熟悉宋光华的茶界人士说,遇到茶企有技术方面的难题、痛点请教他,老宋总会毫无保留地予以指导,热心帮助。 当年那个茶山里长大的孩子,如今已两鬓斑白。“我的心愿是继续传承祖先技艺,为茶企茶人服务。”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宋光华感慨地说。宁波、浙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国“国字号”茶叶机构11个,其中9个在浙江。浙江也是国内最大产茶省份之一,拥有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中国名茶和众多浙江名茶。他真心希望能与广大茶人一起,发扬光大茶事业,进一步打响甬茶、浙茶品牌。 针对喝茶,宋光华给读者的建议是:一年当中,春、夏、秋三季,建议喝绿茶、老白茶、黄茶为宜,冬季可适当喝些红茶或其他类茶。 记者 周晖/文 被采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