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数起云涌看今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首创的 “移动微法院” 推向全国

愈来愈多的人 享受到了“指尖诉讼”的便利

法官通过“移动微法院”审理案件。通讯员供图

    打官司不必到法院,手机就可以立案;发现一条证据,动动手指立即向法官提交;开庭在即,远在异国他乡照样实时参加庭审……这是“移动微法院”带来的改变。

    宁波全国首创“移动微法院”,彻底颠覆了传统诉讼模式,使“手机上打官司”成为现实,它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所有诉讼程序。截至目前,全国法院运用“移动微法院”办理案件超过324.03万件,平台总访问量10.96亿人次,实名用户数达超过462.55万人。

    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余宁

    一经投用迅速推广:

    从“余姚微法院”到“中国移动微法院”仅1年5个月

    记者体验“移动微法院”,通过微信搜索中国移动微法院,在线完成身份验证后,可点击进入各地的分平台法院,里面设有“我要立案”“我的案件”“多元调解”“移动执行”等窗口。据了解,该移动微法院4.0版本可实现网上立案、案件跟踪、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等20余项功能,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流转。

    2017年10月8日,移动微法院经余姚法院试点研发后正式上线,这在全国也是首创。“最初想解决的是网上立案率低的问题。”当时的余姚市人民法院院长应启明回忆创立移动微法院的初衷时说。

    2017年前后,浙江多地基层法院因“案多人少”而苦恼。能不能用微信小程序开发一个平台,让老百姓不必老跑法院,法院又能提高办案效率?2017年9月,余姚法院开始求解“移动互联网+法院”这道加法题。“当时就想开发一个微信小程序,这样无需下载安装,符合大众的手机使用偏好。而且无需使用者互相添加好友,不产生个人私密信息交互。”余姚法院副院长余国英介绍。

    宁波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接下了这个小程序开发项目。“第一次测试,虚拟法庭上,模拟双方当事人登录后,两边显示的是微信头像和昵称,就像个聊天室,原、被告都分不清。”立案庭庭长杜健回忆说。技术公司的设计不符合法院工作流程、诉讼程序规范和法官工作习惯。于是,30多岁的杜健和十多名青年法官加入了项目组。经过一个多月挑灯夜战,不断修改优化小程序功能,2017年10月,中国首个移动微法院——“余姚微法院”1.0版本正式上线。

    但是余姚微法院能不能走出实验室被广大当事人接受,还有待于现实的检验。

    2017年10月的一天深夜,项目组成员、民庭女法官袁冠飞忽然发现有人登录“立案区”,她顿时睡意全消。“有人提起离婚诉讼,要求立案,还上传了一张杯盘狼藉的餐桌照片,证明家庭生活不和。”

    就这样,第一起主动立案、第一起远程调解、第一起在线开庭、第一起跨国调解……移动微法院越来越广泛地被推广和应用。

    2018年1月2日,“移动微法院”正式在我市两级法院全面推开。

    2018年9月,向全省法院推广。

    2019年3月,正式升级为“中国移动微法院”。

    多重优势充分彰显:

    摆脱时间空间限制,让打官司更便捷高效

    “移动微法院”投入运用后,立即彰显出其优势。它摆脱了空间限制,把法院装进了口袋,当事人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诉讼,不必拘泥于法庭。

    2017年11月2日,余姚一起交通事故案的审理用上了“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因为5名案件当事人分散在全国5个地方,最远相距1000多公里。大家很难如约到达调解现场,于是承办法官利用“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原、被告当天在线达成调解协议并签字。

    “在线调解大大节省了时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举措。”一方当事人王先生说。

    它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当事人可以在移动端错时、异步上线。当事人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实现错时交流。一方通过微法院提交了补充证据,法官只需要指定对方当事人在限定期限内通过微法院发表质证意见即可。

    它让诉讼更高效。有了它的助力,一些令人挠头的跨国官司也迎刃而解。2017年11月,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在余姚微法院进行调解。案件被告远在非洲赞比亚经商。如采用传统诉讼模式,公告送达程序将十分漫长,被告人回国应诉也很困难。承办法官将被告方某引导至余姚微法院,在线送达了相关诉讼材料,双方同意在线举证、质证,还原案件事实。最终,双方当事人成功达成调解。“微法院使这一案件的诉讼周期缩短了4个月。”承办法官说。

    不少律师也成了移动微法院的“铁粉”。浙江阳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忠华说,移动微法院在庭审环节大大节省了律师的在途时间,真正实现“一次也不用跑”就能参与诉讼活动;在调解等环节,律师可以随时利用碎片时间,提高执业效率。

    它也大大提高了法官的办案效率,法官即便在工作时间之外,也可以回复当事人移动微法院的留言信息,甚至外地学习培训,也可以非常灵活地利用空余时间,见缝插针地线上组织调解案件。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员额法官樊瑞娟目前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案子都是通过“移动微法院”审理的,她对“移动微法院”的便利深有体会,“对于所有的诉讼参与各方,包括当事人和律师,免去了奔波,大大节省了成本。特别像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他们有很大流动性,很多原本在宁波打工的人,等到案子开庭的时候已经回老家了。所以,我通过‘移动微法院’开庭时,视频里看到的当事人对话背景,有的在工地干活,有的在贵州等偏远老家自建房里,有的律师在高速服务区……”

    疫情防控期间显奇效:

    实现司法服务“不打烊”

    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移动微法院”助力审判执行“不打烊”。“2020年,全市法院网上立案7.48万件,在线调解、撤诉4.12万件,远程庭审和多方视频6062次。”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中级法院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让代表委员们一致点赞!

    去年疫情期间,被困湖北老家50天的鄞州法院法官黄文娟,利用“移动微法院”,靠同事帮忙拍摄案卷,办结案件50余件,调解4件,撤诉9件,撰写裁判文书52份,没有一起案件因滞留湖北造成取消开庭或延期。

    “防疫不能出门,奈何官司拖不得!这个时候,‘移动微法院’的优势就更加凸显。”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去年2月至4月,宁波两级法院共运用“移动微法院”办结案件17072件,同期结案率高居全省法院首位!其中远程视频或“多方视频”开庭3486件,人民陪审员远程参与陪审2695件次,263件案件适用错时异步庭审。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实现了司法服务“不打烊”。

    “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从宁波推向全国,推动了我国诉讼模式大变革。2020年1月,已实现全国32个省级区域全覆盖,愈来愈多的人享受到了“指尖诉讼”的便利。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