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大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年级女孩每天只睡6小时最终厌学

教育部“睡眠令”引发广泛关注 怎么让孩子睡个好觉?听听专家怎么说——

    您家的孩子睡够了吗?近日,教育部发布的一则《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使得中小学生睡眠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通知中“精准”提出: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这个通知太及时了!睡眠不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影响。”看到这则消息,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心理专家阮列敏第一时间叫好。在心理门诊,她接诊了不少因为睡眠不足导致心理问题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孩子,她开出的第一个处方就是:“早点睡觉!”

    五年级女孩每天作业做到晚上12点

    作业写得晚——晚上睡不够——上课打瞌睡——影响学习——更睡不好——心情抑郁、不去学校……在心理门诊,因为睡眠导致心理问题的孩子几乎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周期。原本是为了学习而睡得少,到头来因为睡得少影响了身心健康,反而给学业拖了后腿。

    今年上五年级的女孩小优品学兼优,成绩在班级里遥遥领先。她学习很努力,老师的作业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小学前几年作业较少,到了五年级以后,随着学业的加重,她开始感觉吃力了。

    一个学期后,小优因为性格大变、沉默少语又不想去上学,而被家长带到了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心理门诊。原来小优所在学校的作业比较多,她虽然动作不慢,但因为认真,对自己要求高,即使不拖沓,每天的作业也要做到晚上12点左右。同时,班里老师要求孩子们早上7点前就要到学校,家长即使提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小优的睡眠时间每天仍只有6个多小时。

    “一般而言,5年级的孩子,睡眠至少要有9个小时。”阮医生告诉记者,刚开始孩子还能坚持,但时间长了以后就开始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成绩自然有所下降。老师不明就里,批评小优上课为什么不认真听讲,这让自尊心很强的她十分自责,变得焦虑起来,有一阵子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为什么没有听懂?我怎么这么没用?这以后,家长发现,那个曾经活泼自信的孩子在学校里沉默寡言,在家里也不愿说话。

    医生发现,小小年纪的小优已经有了轻度抑郁情绪,而这和睡眠太少脱不了关系。“这么小的孩子,程度不重,暂时无需服药,主要建议就是保证睡眠时间,即使作业完不成也要10点睡觉。”阮列敏说,她还建议家长创造条件多陪孩子运动、听音乐,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一段时间后,小优的厌学情绪明显减轻了。

    18岁高中生一天四五杯咖啡提神

    随着孩子年级升高,睡眠越来越少。今年3月,宁波市精神卫生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教育局对我市中小学生开展了一次不记名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各年级段的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睡眠问题,其中高中生自我报告睡眠质量差的比例高达20%。

    “有一个高中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中考失利后进入职高,但他一直暗自较劲,希望通过高考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阮列敏说,年初,这个高中生为了准备高考,连续一周熬夜复习功课,每天学习到凌晨三四点。白天为了提神,咖啡当水喝,一天四五杯。连续高强度的复习,就算年轻也扛不住,部分科目考完,男孩的身体就出现了状况,刚开始是头痛,后来是失眠,躺到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因为高考还没有结束,这位高中生一边焦虑自己的成绩,一方面提醒自己还不能松劲,但一到学校他就头疼、注意力不集中,状态很差,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看到孩子的变化,父母劝他注意休息,但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能去上课!”

    “这个孩子是因为疲劳过度、过分紧张和作息紊乱导致的睡眠问题,进而加重了焦虑和抑郁。”阮列敏说,深度睡眠能产生一种类似“清洗大脑”的功效。如果经常性地缺少深度睡眠,大脑代谢产生的毒素得不到及时清除,会诱发或加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可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

    对于这位高中生,阮列敏给出的建议是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养成新的睡眠习惯。因为距离高考只有几个月时间,暂时开具了一些低剂量的助眠药物,缓解睡前紧张,缩短入睡时间。

    家长关注孩子睡眠不能太刻板

    阮列敏指出,家长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睡眠状况,但也不要过于紧张,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有一位特别细致的妈妈,因为担心孩子长不高,一直恪守晚上9点睡觉的规矩,孩子只要晚上床她就会发脾气。孩子上床后,这位妈妈还要反复到房间看孩子有没有睡着,如果发现孩子20分钟还没入睡,她就会格外焦躁。这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厌睡的情绪,晚上一听说要去睡觉就说不。

    “睡眠是一个自然、放松的过程,我们提倡定时休息和起床,但不必过度精准到一分一秒,半小时内入睡即可。诚然,每位家长都需要关注孩子的睡眠,但同时也无需过度担心,像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半夜起来小便一次就很焦虑,感觉没睡好,其实不用太担心,次日不感到疲劳就是正常现象。”阮列敏提供了一些建议: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孩子长期在高压的环境下成长,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特别是对那些认真、自觉的孩子,除了保证孩子的适度休息、规律睡眠和营养膳食外,还可以试着根据他们的爱好,引导他们减轻负担,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自我驱动和健康成长。记者  孙美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