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独木舟俯视照。 通讯员 供图 |
本报讯(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王永磊) 昨天上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出消息——在余姚施岙古稻田遗址发现宁波地区最早的独木舟。这也是继萧山跨湖桥、余杭茅山遗址独木舟之后,浙江发现的第三艘史前独木舟,为浙江滨海地区拥江揽湖的历史添上绚烂一笔! 2020年下半年,施岙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面积的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与良渚文化时期的古稻田。河姆渡文化晚期与良渚文化时期稻田均有比较清晰的道路系统,尤其良渚文化时期的道路呈“井”字形结构。 因良渚文化东西向道路延伸到山脚下时往往变得不明显,为了解道路延伸情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员对局部道路进行了解剖。 2021年1月中旬工地收尾阶段,在做TG21路12东端解剖沟时,除在解剖沟东侧发现十余根散乱木头外,在西端发现了一段长约1米的凹弧形木板。考古人员沿着弧形木板清理到探沟外,发现该木板竟延伸5米多。将其整体清理出后,考古人员根据这段弧形木板的形态判断,其应是一艘残缺的独木舟。 因为水稻田比较泥泞,原始先民往往会在道路中间铺垫数量不等的木头作为垫木,因此考古队认为,这一残缺的独木舟极有可能是在被废弃后,成为了田埂道路上的垫木。 而与独木舟同层的水稻田,经碳十四测年树轮校正后,年代在公元前2900至2700年左右,说明独木舟的年代至晚应当属于良渚文化时期。 从独木舟残存情况看,其仅保存了船身部分,东端微收束,船头、船尾均已残断,北侧舷保存较好,南侧舷破损严重。内面较为平整,横断面呈弧形,残长5.6米、残宽40-80厘米、厚约3厘米。因埋藏较浅,整体开裂较严重,保存不是很好。独木舟使用的树种,经鉴定为枹栎。 施岙独木舟发现后,考古队已对其做了三维扫描,将其整体提取,并专门订做了水槽放置该独木舟。目前该独木舟临时存放在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内。下一步,考古队计划申请专项经费,对其进行脱水保护与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