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辩”中的孙国平。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
4月12日至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举行。20个入围项目代表、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入围项目情况进行一一的汇报和提问点评。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当天第二位上台,精彩发言获得了热烈的掌声。该活动评选结果将于4月13日11时公布。 终评会主持人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李让表示,2021年适逢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今年的“十大”评选有着特殊意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自1990年开创至今,业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考古类奖项评选,被誉为“中国考古奥斯卡”。 去年,2019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受疫情影响,以网络会议的形式举行,第一次在全网云直播,取得空前的传播力。今年,终评会延续了“云直播”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经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与社会公众共享。 用感性语言描述史前聚落 自4月12日上午起,20个入围终评的项目负责人轮番上台,每个项目限时20分钟,向评委会介绍项目发掘情况与取得的意义。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于当天9点10分上台,进行了23分钟的汇报。该环节“计时员”兼主持、四川大学文科讲习教授李水城风趣表示:“虽然超时了3分钟,但是我实在不忍打断他,请原谅。” 4月11日,孙国平在《光明日报》发表长篇文章《8000年前的海岸故乡——宁波井头山遗址发现记》,引发广泛关注。该文有一段精彩导语,孙国平用感性语言向大众描述了这样一个史前聚落——8000多年前,背靠林木苍翠、野兽成群的四明山余脉,数十位先民在井头山脚下建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他们在湿润的晨雾中醒来,沐浴着暖热的阳光,脚踩海水拍打的湿地滩涂,面朝一片风平浪静、鱼贝繁盛的古海湾,捕鱼狩猎,繁衍生息,过着清苦却恬静的日子,一直到海平面上升…… 感恩提供线索的放羊老人 面对专家评审,孙国平的发言同样精彩。有限的时长中,他分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遗址发现与考古发掘、地层堆积与遗迹遗物、价值初判与后续工作四方面进行了汇报—— “我们在浙江沿海从事新石器时期考古工作中,经常在思考三个层面的问题:1973年著名的河姆渡遗址发现后,我们一直在寻找它的来源;长三角沿海地区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贝丘遗址;中国海洋文化的起源,到底在何时何地?——井头山遗址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我要非常感恩地插上一句:最早为井头山遗址提供线索的两位放羊的老人,其中一位前几年已经去世;另一位,很巧,今天平生第一次到北京旅游。”翻到这一页PPT,孙国平放上了这位普通人的照片——王维尧。 “因为这个遗址保存情况非常好,我们展开了全方位的多学科研究……”参与井头山遗址研究的机构已达到20家左右。 “宁波地区已发现的古遗址表明,在我们宁波距今10000年到5000年这段时间,存在一个古宁波湾的地理单元,跟现在的杭州湾比较相似。” 井头山遗址意义非凡 总结意义时,孙国平表示:“井头山遗址里面,可以看到浓厚的海洋文化的属性,可以说这个遗址是中国先民适应海洋、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证,也是我们中国海洋文化探源的重大发现;进一步说,也是史前时代中国沿海文化与内陆文化平行发展的最早的科学案例。” 至于遗址后续考古和保护利用工作,孙国平则透露:目前,宁波与余姚两级政府已将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田螺山、鲻山遗址一起纳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也初步决定在宁波设立一个中国东南沿海(宁波)史前文化研究和科技保护中心,预估投资1.1亿;相关部门也会把这些遗址置于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当中,进一步做综合性的工作,来发挥这些遗址更大更广泛的社会政治意义。 演讲的最后,孙国平放上了一张考古队大合影,专业中不乏深情的演讲收获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20个入围项目的“答辩”持续了整整一天,4月12日晚7时许才全部完成。而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的评选结果将于次日,即4月13日11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公布,同时举行颁奖仪式。 截至目前,井头山遗址已经入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公布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史前考古5项成果和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 记者 顾嘉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