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孙国平在井头山遗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
从前天到昨天,身处北京的孙国平一直很亢奋。 孙国平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井头山遗址发掘领队,前天一早,他穿着很少穿的西装走上演讲台。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会很像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20个候选项目的负责人一一上台,接受评审专家的“魔鬼拷问”。 上台次序以考古遗址的年代进行排列,井头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排在贵州旧石器时代的招果洞遗址后面,第二个上台演讲。 当天上午9点33分,孙国平完成演讲,超时3分钟(演讲时长为20分钟)。讲到最后一个部分“发现价值和意义”时,因为催场铃声频繁响动,孙国平显然加快了语速,说得有些急。 主持人没有为难他,在他完成报告后,乐呵呵地安慰,“不忍心打断你”。只是,没有了提问时间。 这些插曲没有影响到井头山遗址的专家打分,因为孙国平的报告太完整了,发掘过程、出土遗物、多学科的参与、出土报告的整理、遗址价值的判断……非常具体、详细。 大量的图片和必要的表格图文插入,让这个全长23分钟的报告,成为井头山遗址8年“奋斗史”最精练准确的总结。 昨天,井头山遗址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领了证书的孙国平,手机响个不停,各路媒体轮番轰炸,于是,他干脆在朋友的帮助下录制了一段录音和小视频,供媒体使用。在这两段1分多钟的感言里,他说了四个感谢: 首先感谢为我们创造和保留地下文化遗产的宁波先民们! 感谢余姚和宁波各级政府为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工作条件; 感谢参加井头山遗址发掘的工作团队,为井头山遗址工作成果立下重要的贡献; 感谢媒体朋友一直关注井头山遗址,从开始发掘到评奖的整个环节,表示衷心的感谢!” 听到他最先感谢的是“先民”,大家都笑了,这个风格很“孙国平”。 在诸多考古领队里,这位生于宁波慈溪、奋斗于宁波余姚的考古工作者,是一位难得的感性与理性兼具的人。他既能写专业又严肃的考古报告,也能用散文笔法赋予他深爱的土地以深情。 上个月,记者在井头山遗址碰到他时,正值遗址比较“冷清”的一段时间,望着满院子的碎陶片,孙国平悠悠地说:“在这里,我经常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比如人从哪来,又到哪去……” 这样的问题好像天然适合在考古现场思考,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在终评会发言的末尾,孙国平也提到井头山的未来,这才是他当下最关切,也是投入最多精力的部分:“目前,宁波与余姚两级政府已将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田螺山、鲻山遗址一起纳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初步决定在宁波设立一个中国东南沿海(宁波)史前文化研究和科技保护中心,预估投资1个多亿……” “井头山遗址二期的考古发掘和今后长期的保护利用,在大家的支持下一定会做得更好!”孙国平说。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