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爱心城市 暖心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生在和我一起尽孝”

回国创业的海归给这家医院
写了封近五千字的感谢信
患癌老父亲曾被断“死期”
他庆幸没有选择出国治疗
如今父亲病情转好

胡先生(左一)和老父亲(左三)都很感谢医生的精心照料。

    旅居加拿大多年的胡先生,三年前回国创业,不巧的是高龄父亲确诊胃癌,只有三个月预期。在送父亲岀国医治还是在国内寻觅良医之间,胡先生选择了后者。几天前,他用一封近五千字的感谢信,讲述了自己两年来陪父抗癌的心路历程和对医护人员的深深谢意。

    父亲患癌只剩三个月

    考虑再三他放弃了赴美求医

    “三年前,我回国创业,尽管早已对未来可能碰到的种种困难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父亲突如其来的病情还是给了我猝不及防的一击……”胡先生今年55岁,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宁波人,他的父亲今年已88岁高龄。2019年4月,胡先生的父亲被确诊胃癌晚期已肝转移,接诊医生放弃了手术计划,直言不讳“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胡先生说,此前老爷子一直耳聪目明,腿脚利索,“很自信可以活到90岁以上”,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全家人难以接受。

    一开始,父亲服用了一些常规化疗药物,病情也稍有起色,但没过多久,药物的效力渐渐下降,其所产生的副作用使得父亲出现了严重厌食的症状,吃什么都是味同嚼蜡,半天才能勉强咽下小半碗米粥。“在短短几周之内,父亲的体重骤降5公斤……身形憔悴、气息奄奄。”老爷子盼望着再活3到5年,但是这和医生的预判简直天差地别。

    “有条件的话可以去美国求医”,朋友好意提醒,却让胡先生陷入纠结,他确实有这个能力,但是,这也意味着老父亲要背井离乡去国外,胡先生也必须化身全职“保姆”,放下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千思万虑,去美国的方案最终被否定——他担心父亲的身体经不起长途跋涉。

    凭借个体化的治疗

    家乡医生为老人打破“死亡魔咒”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告诉我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有个叫徐建芬的医生擅长治疗肿瘤。”胡先生把这当作了救命稻草,带着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的父亲来到国科大华美医院肿瘤内科。

    “老爷子到我们这里来的时候精神很不好,胃口也很差,走路没力气,基本上要人扶着。”徐医生说,当时老人胃癌肝转移,而且有很多的基础性疾病,对治疗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还是先给他调理,等老人的食欲、体力好了,日常生活基本上能自理了,再进一步做抗肿瘤治疗。”

    于是,徐医生团队为胡先生的父亲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减少剂量的化疗开始、到小剂量的靶向治疗,再到联合免疫治疗。胡先生眼看着父亲一关关闯了过来,成功地跨过了存活第一年的大关,接着又迈过了第二年。

    父亲的肿瘤明显缩小

    他庆幸选择了在国内治疗

    如今,胡先生很庆幸当初没有带父亲去美国看病。“疫情爆发后的美国医疗系统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去救助外国病人,如果去了美国,很有可能陷入被美国医院放弃、又回不了国内治疗的两难境地。”

    而在国科大华美医院肿瘤内科,即使疫情期间床位、人手紧张,徐医生团队依然竭尽所能为患者提供精心的医疗服务,这些,胡先生都看在眼里、写在了信上:“即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父亲的治疗也没有耽误过一次。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给我们一家特别开的绿灯,因为在这期间,我们在以往的住院治疗期间所结识的老面孔一张都没有少过。”

    胡先生感慨道:“在极端困难的工作条件下,坚持为患者提供正常治疗……他们何尝不是最美的逆行者呢?”

    现在,胡先生觉得未来可期。“我父亲肝部的肿瘤已从最大时的直径约30mm缩小至11mm,胃部原发的肿瘤也略有缩小。而且,父亲的肿瘤指标都已达到正常的水平。” 胡先生说。

    “我父亲在这两年中吃得好、睡得好,生活质量明显高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个人的事业也没有因为父亲生病受到任何影响。”胡先生说,现在父亲每次住院3到4天就可以回家住两周,每次出院还要亲自下厨庆祝,身板硬朗得看起来不像癌症病人。而自己的事业也没有落下,公司完成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基础运行平台的搭建,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软件就可以上市……

    他心里满是

    对医护人员的深深谢意

    回忆起这两年陪父亲求医的经历,胡先生几度哽咽:“我爸生病前我一直在国外,人家说你从来没有孝顺过父母亲。回国后相当于徐医生他们跟着我一起在尽孝,原来只有三个月预期,现在已经两年多过去了。”

    在感谢信中胡先生还提到,医疗团队的每一位医生都与他有深入的接触:聪颖敏锐、从容淡定的李学雷医生;一脸憨厚、淳朴温暖的任富鹏医生;干脆泼辣、古道热肠的唐劲奋医生;慢条斯理、文静谦和的吴颖颖医生……“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对父亲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了如指掌,以至于每每父亲有什么状况,他们都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这样的服务体验,在美国相当于配备了一个专门的医疗团队,而所花的费用可能要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

    考虑老人的身体情况继续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徐医生打算在允许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免疫治疗。回想这两年多陪老人的抗癌之路,她也感受颇多:“看到信我很有触动,为人子女,我自己的父亲离世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医生,我希望竭尽所能,不给病人和家属留下遗憾。”

    见习记者 虞颖灵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徐建芬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