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4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秀英之死:情绪管控很重要

    □胡杨

    能否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放任自己的情绪如春天里的野草那样任意疯长,那么往往无事也能生是非,小节也会酿大错。《水浒传》中的白秀英之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白秀英不能有效管控情绪,所以,才最终落得个香销玉殒的结局。

    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雷横出差回来,听说县里新来了个唱戏的,色艺双绝,于是便临时起意,来勾栏里看白秀英的演出。

    戏演到一半,白秀英下台讨要赏钱。可是,雷横这天碰巧没带银子,白秀英父女就再三讥讽雷横。雷横一怒之下,动手打伤了白秀英的父亲白玉乔。

    白秀英是县里新来的知县相公的老相好,于是,这枕边风一吹,知县相公就派人捉了雷横,将雷横带枷在白秀英的勾栏外示众。

    雷横母亲来给儿子送饭,见儿子受辱,便来解雷横身上的绳索。白秀英见状过来阻止,不但大骂雷母,而且还将雷母打倒在地。

    雷横气得眼里冒血,于是,就朝着白秀英头上只一枷,就打得白秀英一命呜呼了。

    雷横这一枷的后果很严重,不但当场打死了白秀英,而且还把自己打上了梁山,连带着还把朱仝打进了沧州牢城营。

    如果我们把镜头再往回拉过来,就会发现,白秀英父女和雷横如果当时都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两败俱伤的惨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们先来说说白秀英。

    从《水浒传》小说的描写来看,白秀英做事还是讲分寸的。虽然背后有知县相公这个大靠山,只要那么一撒娇,知县相公就会对她无所不允。但是,白秀英却不像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那样霸道,满世界举着知县相公的牌头,在郓城县里胡作非为。

    白秀英到了郓城县后,按着江湖规矩,先去郓城县的头面人物那里一一拜了码头,以便自己能在郓城县里落个脚。只不过白秀英去拜见雷横时,适逢雷横出差在外,所以,才没有见到他。否则,也就不会有勾栏里这场致命的误会了。

    而且,白秀英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吃饭的。白秀英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宫调,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观众看了全都是喝彩不绝。每天来白秀英的勾栏里看戏听曲的人是人山人海,那火爆的场面,一点也不亚于如今当红明星的演唱会。

    不过,白秀英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她虽然行走江湖多年,却并不擅于管控自己的情绪。所以,在处理与雷横的矛盾时,白秀英就犯了这样两个错误:

    一是,不善于见好就收。

    白秀英向观众讨要赏钱,可雷横这天却偏偏忘了带银子。于是,雷横就通红了面皮,向白秀英道出了实情。

    可是,白秀英听了之后却不依不饶,说道:“官人既是来听唱,如何不记得带钱出来?”

    雷横道:“我赏你三五两银子,也不打紧,却恨今日忘记带来。”

    白秀英进一步讥讽道:“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这,就是白秀英的不是了。虽然,你白秀英这时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县里的都头雷横,但是,人家既然能坐在青龙头上第一位的椅子来看戏,就说明他不是个寻常之辈。这一点,作为常跑江湖、擅于察言观色的白秀英,应该是用脚指头也能想得到的事情。

    更何况,这个身长七尺五寸、长着一部扇圈胡须的大汉,已通红着面皮向你白秀英说出了忘带银子的实情。俗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果白秀英父女此时能见好就收,给雷横一个面子,那么,依着雷横的性格,说不定第二天还会来捧白秀英的场子,赏白秀英几两银子的。

    但问题是,不但白秀英对雷横的不满情绪放任不管,任其发酵,说些诸如“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之类的风凉话,当众羞辱雷横,而且,那个白玉乔更加过分,除了当众说雷横“你若省得这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骂雷横是“三家村使牛的”,甚至当旁人善意提醒他眼前的这个人便是本县的雷都头时,白玉乔反而还骂雷横是个“驴筋头”。

    金圣叹对白氏父女的这些言语,有两个精到的评价,一曰:“不堪之甚,恶毒之甚。”一曰:“恶毒不可言。”评得应该是很到位的。

    雷横作为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大庭广众之下哪里受得了如此的奚落?于是,雷横一把揪住白玉乔,只一拳一脚,就打得白玉乔唇绽齿落了。

    二是,做事做得太绝。

    白秀英见父亲被打,立马就叫了一乘轿子,来知县相公那里告状。

    知县相公听了,也不问前因后果,就派人把雷横捉拿到官,当厅责打,取了招状,然后,就将雷横枷出去号令示众。

    可是,白秀英还不肯罢休,一定要让知县相公把雷横号令在自己的勾栏外面示众。这样,白秀英既可出了父亲被打的恶气,也能提振自己勾栏的名声。因为,在白秀英的眼里,这都头雷横活脱脱就是一个很有轰动效应的好广告,她要把雷横的广告价值利用到极致。

    第二天,知县相公果然把雷横号令在了白秀英的勾栏外面示众。可是,那些公差却念着与雷横的交情,并不想为难雷横,所以,在绑雷横的时候,只是装个样子,应付一下而已。

    白秀英见了就不爽了,她把那几个公差叫了过来,威胁说如果不剥了雷横的衣服好好地绑了示众,那么,她就要去告诉知县相公,让这几个公差吃不了兜着走。反之,她就会赏钱给他们。

    白秀英这样做,就有点过分了,她是在放任自己的情绪,一步步地封死了自己的退路。白秀英更为过分的做法,还在后头。

    雷横母亲来给儿子送饭,见儿子受辱,就伤心地哭了起来,一边骂白秀英的仗势欺人,一边来解雷横身上的绳索。白秀英见状,就与雷母发生了口角。

    白秀英骂雷母是“老咬虫,吃贫婆,贱人”,雷母回骂白秀英“你须不是郓城县知县”。

    雷母的这句话戳到了白秀英的痛处,于是,白秀英只一掌就把雷母打了个踉跄。雷母正要挣扎着起来,白秀英赶上去又打了雷母几个耳光。

    雷横见母亲被打,就一把扯起了木枷。于是,白秀英和雷横两个人的人生,就在木枷举起的一瞬间,彻底地改写了。

    平心而论,白秀英做事确实做得太绝了。你骂了雷母不够,还要动手打雷母,而且打了雷母一掌不够,还要赶过去再打雷母耳光。这样对待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就是连旁人看了都要抱不平,更何况孝子雷横了。

    对此,袁无涯本的评语讲得很有道理:“雷横枷打秀英,真是不忍辱其亲者,此为大孝。”

    而白秀英如此冲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白秀英太放任自己的情绪了,在与雷横的冲突中,白秀英彻头彻尾地成了不良情绪的奴隶。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雷横。

    雷横在这场冲突中,也不擅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当初在东溪村里,雷横一言不合就拿着朴刀与刘唐大打了五十余个回合。如果不是吴用用一双铜链隔开了雷、刘两人,如果不是晁盖闻讯及时赶来,那么,再打几个回合,说不定雷横就会成为刘唐的刀下鬼了。

    因为,吴用一眼就看出,与刘唐相比雷横的武功其实是不咋的。可是,雷横就是不管不顾,由着自己的性子,一定要跟刘唐斗出个你死我活。

    那么,雷横的情绪为什么会如此暴躁呢?

    第十三回雷横出场时,小说是这样介绍雷横的:“原是本县打铁匠人出身,后来开张碓房,杀牛放赌,虽然仗义,只有些心地匾窄;也学得一身好武艺。”

    “心地匾窄”这四个字,就写出了雷横情绪暴躁的原因所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那就是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的。换言之,就是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完全可以掌控的。

    这,就是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

    根据“费斯汀格法则”,只要我们掌控好了自己的情绪,那么,很多的意外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生活中,最终能帮助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对白秀英和雷横的悲剧,王望如本的回末评语是这样说的:“此是恃气不认理之弊。”此言甚是。“恃气不认理”,点出了两人悲剧的实质。

    所以,如果白秀英能好好管控自己的情绪,雷横能冷静处理与白秀英的冲突,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结局。

    当然,如果真的这样了,那么,这白秀英也就不成其为白秀英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