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夫妻俩在照片墙前合影。 受访者供图 |
|
照片墙记录了60年的幸福变迁。 记者 薛曹盛 摄 |
在鄞州区东胜街道大河社区,有一对老夫妻,今年恰好迎来“钻石婚”。三居室的房子,夫妻俩住了大半辈子,最特别的就是两面照片墙,张贴了300余张照片,从60年前的黑白照到现在的彩色照,照片背景从宁波地标变成了全国地标。 “现在不愁吃穿,一家人其乐融融,曾经的‘奢望’都变成了现实。”看着这些照片,老人总是感慨万千。 两面照片墙,记录的是一家人60年的幸福变迁,承载着他们最温暖的记忆。 两面照片墙,一辈子光阴 这对八旬老夫妻,妻子袁亚男今年81岁,丈夫史习贤,今年85岁。 走进老人的家,入眼便是满墙照片,两三百张照片密密麻麻,相当震撼。这面照片墙,记录了一家人的幸福变迁。 花花绿绿的照片墙,最显眼的反而是几张黑白照。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变化的不仅是颜色,还有身后的风景。记录的不仅是他们的模样,还有走过的一方天地。翻看照片,照片背景从宁波地标变成了全国地标,夫妻俩足迹踏遍了北京、广东、上海、新疆、西藏、青海、海南、黑龙江等省区市。 说起来,夫妻俩布置照片墙是2016年的事,从照片挑选到张贴,前前后后花了大半年时间。“我们都很喜欢拍照,上世纪60年代买的相机还留着呢。家里大大小小的相册有上百本,每次翻看照片挺麻烦,我们就琢磨着把珍贵的照片贴在墙上,这样每天一眼就能看到。” 客厅的照片墙布置完,孩子们都觉得很好。对一家人来说,这不光是照片墙,更是一面回忆墙,承载着一家人满满的记忆。 “这是在哪里?这是谁拍的?孩子们回来,都喜欢在照片墙上看看小时候的影子。”袁亚男说,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她喜欢和小辈讲讲老底子的事。每次看这些照片,老人都愈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一点不假!” 1961年,他们刚结婚,因工作,两人不得不分隔两地,经常互寄照片。史习贤在山西,袁亚男在宁波。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还要坐上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久别重逢,他们喜欢逛旅游景区。没有相机,他们就拜托景区的游客帮他们照相,再把相片寄给他们。“那时候,一年赚到的钱差不多都花在路上了。”回忆往昔,老人的脸上幸福满溢。 照片墙,记录爱情的模样 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风雨雨60年。照片墙里,记录了爱情的模样。 “这就是我们当年拍的结婚照,整整60年了,很珍贵!”袁亚男指着照片墙里的一张黑白照,沉浸在回忆中。 这张结婚照是1961年拍的,是他们俩的第一张合照,也是照片墙里最具年代感的一张照片。那时候,他们俩刚领完结婚证,就去照相馆拍结婚照。 “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不注重仪式感,没有拍结婚照的习惯。”那一天,袁亚男穿上了最心爱的粉色衣服。她清晰地记得,衣服的领口还有红色镶边。照片里,他们笑得很灿烂。 现在,这张结婚照不光留在客厅的照片墙上,袁亚男还将照片放大,贴在卧室照片墙的最显眼的地方,裱着相框,相框下挂着“袁亚男”和“史习贤”的木质名字挂坠。 浪漫的巧心思不只是这些。袁亚男60岁时,她和老伴一起补拍婚纱照。相册里的每张照片旁,都留下了特别的备注——“十年大同十年大雷,二十年后七夕会”“花甲之年试嫁衣”…… “年纪大了,记性就差了。现在把照片的故事写下来,等老了慢慢回忆……” 年轻时,夫妻俩聚少离多,一封封书信承载着彼此的思念。10年后,史习贤调回宁波工作,但工作地点很远,一星期只能见上一面,而夫妻俩的感情却从未淡过。 “今年刚好是结婚60周年,钻石婚,我们想再拍一套婚纱照当做纪念。”袁阿姨满脸笑意看着老伴。 他们还有一片“诗和远方” 照片墙里,有很多合影,从原先的四口人到十几口人,大家庭的人越来越多了。 “现在用手机随手拍,拍了就发朋友圈,特意打印出来就少了!”照片墙中,距离现在最近的一张照片是去年拍的,恰逢袁亚男80岁生日,一家人在她的寿宴上拍了张全家福。 合影里,袁亚男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衣服站在中央,史习贤站在她旁边,两侧是她的儿子和女儿,连外孙和孙子都长大成人了,一家人眉开眼笑,其乐融融。“现在,外孙和孙子都大学毕业了,他们都很优秀,外孙北京大学毕业,现在已结婚生子,我们都四世同堂了!” 30多年前,一家三代五口人在家里拍过一张黑白的全家福。正中央坐着的是史习贤老人的母亲,夫妻俩站在两侧,还有儿子和女儿。看着老照片,袁亚男又打开了话匣子:“那一年,我每月省下10元钱,攒了一年买了台缝纫机。你看,儿子身上穿的衣服就是我亲手做的!” 袁亚男的退休生活很丰富,在老年大学上钢琴班和声乐班。她是社区文艺骨干,免费教唱20年。照片墙里,有很多她参加文艺演出的照片。 两人虽然都年已八旬,但心里依旧有“诗和远方”。夫妻俩都喜欢拍照旅行,去过国内外很多大城市,“我们家有一本《中国最美地方》,每去过一个地方,就在书上画一个记号。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些最美的地方都走遍!”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曾紫薇 通讯员 宓伊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