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解锁新职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01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专门“碰瓷”

余工进行无人驾驶软件测试。

    余工是吉利汽车无人驾驶软件测试工程师中的一员,在生活中的大部分“外行人”心里,他的职业和无人驾驶技术一样,不仅“高冷”“神秘”,还有点“壮烈”。

    第二个专属“工位”

    在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研发中心,记者跟着余工体验了一把无人驾驶软件道路实测的过程。

    打开后备箱里的传感器硬件开关,接着打开车内显示屏上感知、定位、决策规划、控制等各个软件模块,再打开上控开关,测试车就正式进入无人驾驶状态,跑起来了。

    驾驶座后方配有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的座位,是余工在办公室以外的第二个专属“工位”,而驾驶座,属于他的搭档安全员——负责在行车中有可能发生碰撞等危险时,及时踩下刹车,退出自动驾驶模式,人工接管车辆。

    在无人驾驶领域,传感器被称为“车身上的眼睛”,无人驾驶系统首先要靠它来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比如前方是否有车辆刹车、旁边是否有车辆“加塞”等等,然后把信息传给软件的决策规划模块,来控制车做出刹车、转向、加速、减速等相应操作。

    人们对无人驾驶安全性的顾虑,大多就是和传感器是否足够灵敏、决策规划是否足够准确有关,而余工的工作,也正是通过显示屏观察有关这些的信息反馈,然后记下BUG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景,反馈给系统开发人员做改进,然后再测试,再改进。

    最难的是“人品”测试

    然而,实车测试特别考验“人品”。

    “我们在测试前,要先拿到新开发的软件版本,看有哪些新功能或者功能改进,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余工说,“最难的还是测试场景的布局,有些场景真的很难遇到,有时为了一个场景,就要耗费半天的时间。”

    有的开发版本限定了目标车车速和动作,比如目标车以60码的速度切入测试车的前方或者以60码的速度从测试车前方驶出车道;有的版本限定了目标车车型,比如要求测试和洒水车、救护车、铁架货车、厢式货车等特殊车型的交会情况;有的版本还可能要求测试动物横穿马路等日常道路上极其罕见的场景,等等。

    因此,在指定测试道路和区域内,被测试车载着一圈圈地跑,求“碰瓷”、求“偶遇”各种刁钻路况,都是余工工作的常态,必要时刻,还要手动搭建场景,制造“偶遇”。

    成为当时自己觉得无比炫酷的无人驾驶软件测试工程师已逾两年,像这样找到BUG、解决BUG依旧是工作中余工最大的乐趣和成就感来源,无人驾驶软件的打磨,也正是这样一个需要无数次发现、无数次改进的过程。

    记者 徐露清 文/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