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乡前徐

前徐村是个典型的水乡村落

热气腾腾的早餐摊

前徐祠堂的戏台

阳光下晒被子的女子

闲坐的老人

    鄞州区云龙镇前徐村地处镇的东北面,东与东钱湖接界,南与冠英、园堍两村相连,西与双桥、前后陈村连接,北与下应街道史家码、黎明二村毗邻。前徐村历史悠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是一个典型的水乡村落。

    据《鄞东徐氏宗谱》记载,徐姓始祖为徐偃王。宋皇祐壬辰年间(公元1052年左右),徐忠通追寻先祖徐偃王的故居,移居龟山以北,东钱湖之右,建起前徐村落。他们在世袭的农事中,春播一袋谷,夏收万担粮,并以烧砖制瓦为副业。到清代,已有千户人家在这里安居乐业。

    前徐村里“徐“为大姓。旧时,徐家族人在村里建起许多房屋,享五房、闰房、曾九房十八房、十二房、中堂、小三房、旺四房、龙三房、享十房、友七房、八房、水凌漕东房、西房、梅房、后新屋、十五房、五寿房、三九房等宅院遍布村子。随着村落的发展,聚居的姓氏逐渐增多,陆家后王、史家弄、杨家、方家等建筑,组成了现在的前徐古建筑群。

    在前徐村寻访,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位于村三江口边的前徐祠堂了。前徐祠堂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主体坐西朝东,整座祠堂由门厅、大厅、左右厢房和戏台五部分组成。祠堂为硬山式结构,祠堂戏台台顶有螺旋式藻井,门楼有匾“东海名宗”,前廊由砖、木、石雕刻而成,门厅及大厅牛腿、雀替雕刻精致,整座祠堂格局规整,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前徐祠堂右边有条河,清清的河水把村子划成东、西两条街。据徐永昌老人介绍,在他的年少记忆中,东街有豆腐店、烟酒店、大饼油条店、南货店、米店、肉店、烟纸店、饼店、乾大行、咸货店、酒馆、棺木店等店铺,西街有布店、盐行、新复茂、鞋店、老复茂、药店、水作店、理发店、文具店、蜂糕店。因为两条街上有30家店铺,前徐村一时号称前徐镇,可见当年商业之繁荣。特别是逢农历三、八集市,两岸更是人流拥挤,河中停满了前来赶集的船只。

    老底子,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至初五,八月十六至十八,前徐有盛大的行会活动。二月行会为“春诞”,村里连演三天大戏,祠堂里点起高香红烛,祭上五畜供品。八月为“秋报”,岸上踩高跷、荡旱船、舞龙、跑马灯等游行队伍长达几百米。村民在河里用大船搭成临时戏台,请戏班子来演社戏。围观的人除了本地村民外,也有来自邱隘、五乡、横溪、姜山、茅山以及宁波市区的群众,场面蔚为壮观。

    前徐人与龙舟有着很深的情感。过去,每年端午节,村里要进行龙舟赛。两只龙舟从西来庵出发,一只往南,一只往西,全程约1.5公里。比赛之前,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在三江口河中心插上一面旗帜,先到终点的龙舟队拔得红旗。夺冠的队伍上船后,能获得一担老酒的奖赏。其实,这不仅仅是一担酒的意思,更多是一支队伍的荣耀。夺冠队伍自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话题。

    在前徐的村史中,窑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前徐窑业由来已久,相传明代后期就开始生产砖瓦,民国时最为鼎盛,村里有小柴窑二十多座,几乎六成以上的村民以窑为业。据曾从事窑业的徐秉芳老人介绍,村里窑工的技术可谓名声在外,我们不但制作简单的砖瓦,还能烧出青砖、小龙骨砖、砖皮、灶面砖、烟囱砖、压栋砖、捕鱼沉网的“柱头”等产品。

    徐秉芳老人说:“制作砖瓦原料大多选用河里的夹底泥,但也有奉化江的烂泥。窑工生活非常艰辛,尤其在夏天,出汗多,人的衣裤像从河里捞上一样。制砖瓦虽粗糙,但也有讲究,掏泥后先用脚使劲踩踏,再用木制长方形模具摔打成型,然后晾晒,泥坯干燥后装入窑中。封闭窑门后,用干柴烧五天五夜,再冷却两天后出窑。”

    前徐生产的砖青亮坚硬,敲起来铿锵有声,由于质量过硬,产品一出窑便被抢购一空。1951年,前徐成立窑业社,宁波的许多建筑,包括四一二医院用的都是前徐砖。上世纪60年代末,前徐窑业逐渐衰落。

    前徐村如同一册尘封的史书,在这里,你能听到历史的回声,也能感受水乡的柔情。而对前徐人而言,无论岁月变迁,无论身在何处,这方根植于内心的土地,是他们共同的心灵家园。

    记者 胡龙召 文/摄

    通讯员 鲍丹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