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小时候住在乡下,出宅门就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油菜花、紫云英、双季稻、马铃薯,垄上、田埂见缝插针栽种的蚕豆、韭菜、大蒜之类,还有田间沟渠里灵活异常的小螃蟹、黄鳝、泥鳅,田野给我的印象就是蕴藏无穷无尽能量的宝库,充满生机和活力。现在,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走到哪儿都是楼盘、商铺、摩天大厦,好多田野变成了高楼,恐怕要开车很远才能看到规模化的农田,偶尔见到零星一小块居民开垦出来的菜地,灰溜溜地夹杂在滚滚红尘中,也是了无生气的样子。 于是很想拥有一亩田,理想中的一亩田,未曾被各种化学和工业品污染过,远离喧嚣,生机勃勃,土壤肥沃。 在山野间漫步,路经一大片苗木场,栽种的樟、槭、枫都还是幼苗,成行成列地像等待检阅的小士兵。绿意盎然之间,有个不起眼的灰色人影站在远处。稍稍走近之后发现,他手持花剪,正在给半人高的小松树整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风声潇潇的山林野地里,似乎就只有他一个人。孤独的牧羊人?这也是一种放牧吧,放牧绿色,栽种希望。他的内心该是温和而强大的,粗粝的双手日日摩挲呵护绿色,对这块培植出苗木的土地充满感情,对这里的大树小树倾注了许多心血,所以这片小树林才出落得如此欣欣向荣。 有个朋友的母亲七十多岁,身体硬朗,从农村搬来城里十多年了,依然放不下对土地的眷恋。老人家特地请人拉来一车好泥,每个土坷垃都细细地用手捏碎,在住所的屋顶开辟出一块空中花园。竹竿子搭成架,竹篾子扯起棚,错落有致地种上瓜菜豆苗,边角空地撒上角堇、茑萝和矮牵牛的种子。她们家里的厨余垃圾基本都被发酵用作绿色肥料,生活用水也尽量循环后用来浇灌菜地。在阿姨的精心侍弄下,春天,屋顶上花儿朵朵,蜂舞蝶绕。夏秋季节,番茄、黄瓜、鸡毛菜、生菜、秋葵,十几平方米的薄土层上每天都能收获惊喜不断。每次去那朋友家,阿姨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我们一窝蜂地拥上楼顶去观摩她的空中花园,然后七手八脚带走水灵鲜嫩的菜蔬。这时再看她老人家,精气神比我们小辈的都要健旺,脸上每道皱纹都盈满了笑意。 大家都爱李子柒,喜欢她在网络里向世界展示的美好田园生活。网友倾慕李子柒能文能武,名利双收,有人艳羡之余东施效颦,却落得个邯郸学步的效果。可是扎根土地的农人都知道,一粒稻谷不可能一夜之间收获大米,一截砧木也不会插在土里就瞬间开出玫瑰。在精心拍摄制作的画面镜头背后,李子柒要投入多少感情和毅力、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才能获得今天的成果。而这些,恰恰是远离稼穑、拈轻怕重的羡慕者所欠缺的。 人人心中都有一亩田。有人深谙其重要性,视若珍宝毕生守护;有人短视浮躁舍本逐末,随波逐流滥施肥料。有人精心耕耘,汗水浇灌,田间年复一年硕果累累;有人敷衍了事,疏于管理,田间杂草蔓延,日渐荒芜;有人眼高手低,心存杂念,意在走捷径摘取他人劳动果实,田间害虫肆虐,荆棘丛生。珍惜一亩田,守护一亩田,一亩田好似一面镜子,映出芸芸众生的舞台形象。岁月流淌,沧桑变迁,田野上会留下耕者的故事,留待后世品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