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接种疫苗“一个也不能少”

疾控老党员讲述宁波免疫规划背后的故事

1988年鄞县防疫站职工孩子接种疫苗的照片,被制成了1989年的年历。受访者供图

    “征集卫健系统百个红色瞬间”活动开始后,本报收到了一组来自鄞州区疾控中心的老照片。这5张彩色照片展现的都是类似的场景——医生在为小朋友接种疫苗。

    为了探寻照片背后的故事,记者找到了已经退休的鄞州区疾控中心原主任徐来荣。作为鄞州区最早一批推进免疫规划和传染病防治的防疫工作者,他曾在4年里走遍当时鄞县的600多个村落,用脚步丈量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40多年的工作生涯,让徐来荣见证了全市免疫规划这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发展、儿童健康日益得到保障的历史。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高波

    将职工子女接种疫苗照片制作成宣传画

    “这组照片是1988年拍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接受疫苗接种,我们发动职工子女前来接种,这样更有说服力。”徐来荣说,当年11月,他所在的鄞县防疫站(鄞州区疾控中心前身)还专门用这组照片制作成1989年年历,向居民分发1500套,用以宣传推广免疫规划。此后几年,每到4月25日预防接种日这天,都会拿出这组照片用作科普宣传。

    1978年,鄞县(现为鄞州区)的免疫规划工作刚刚起步。当时,“4苗防6病”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四苗是指卡介苗、脊灰疫苗(糖丸)、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预防的六病是结核病、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值得一提的是,计划免疫疫苗自始至终都是免费的。

    当时的鄞县共有50多个乡镇、600多个村落,为了落实这项工作,徐来荣和同事们开始天天往乡镇跑,不但要和乡镇防疫医生对接,还得深入村民家中确认流动儿童是否已经完成预防接种。至1980年,全县各乡镇开展了计划免疫,久而久之,他成了大家口中的“活地图”。

    “那个时候,起早贪黑,单位同事都很少见到我们,反而与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都变得很熟悉。”徐来荣回忆,那时候下乡要坐公交车,下村步行或骑自行车。

    如果去一趟咸祥,早上5点多就要出门去买票,为了赶上6点多的早班车。公交车摇摇晃晃3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已是晌午时分,当天不能赶回,住在卫生院是常事。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徐来荣从不气馁。那时,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他心里十分清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排除万难,全力以赴完成组织布置的任务。

    将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1978年,和改革开放同步,这一年,全国普及计划免疫拉开序幕。实施免疫规划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这项工作,鄞县先行一步。鄞县在甲村(现位于鄞州区云龙镇)正式试点计划免疫工作,并且在全县实行接种建卡。

    一天傍晚,徐来荣结束了两天的下乡工作,风尘仆仆地回到单位,却遭来领导的一顿“责备”。原来,同一科室的一位同事下到偏远乡镇却在当天回来了,“时间都花在路上,工作怎么会做好?”领导认为,徐来荣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帮助同事更好地开展工作。

    于是,徐来荣暗下决心,对工作更加投入,也积极协助同事梳理防疫工作。正是他的工作态度感染了同事,大家齐头并进。1980年,徐来荣得到组织认可,光荣入党。全体防疫人员努力带来的成果也显而易见。通过实施广泛的疫苗接种,曾经肆虐、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相关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1980年之后,宁波再无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提前实现消除脊髓灰质炎的目标;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2020年麻疹发病率较10年前下降了89.23%;流脑、乙脑等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乙型肝炎防控成效明显,2003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乙肝疫苗接种率多年来保持在99%以上。

    2001年,徐来荣获卫生部消灭脊髓灰质炎全国先进个人。退休4年间,仍常有人咨询徐来荣该如何选择疫苗?该不该接种二类疫苗(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这让他十分欣慰,计划免疫已深入人心,当年一次次前往流动儿童家中确认是否接种的场面已成了他口中的“老黄历”。

    据统计,2020年,鄞州区20家预防接种门诊,为辖区适龄儿童一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30.7万余剂次,同时还开展了26种国家自费二类疫苗免疫接种,提供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42.2万余剂次。

    近半个世纪来,全市上千名像徐来荣一样的党员防疫工作者默默守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市民牢牢筑起第一道健康防护墙。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