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连梁山泊强寇

——江州劫法场之谜(之二)

    □胡杨

    上回我们说到,一向行事谨慎的吴用,为什么会百密一疏,在关键时候却用错了印章,以致险些要了宋江、戴宗两人的性命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吴用根本不是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一时不仔细”才用错了印章,吴用这样做其实是故意为之的。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说了,既然吴用在伪造回信时,是故意用错了印章,那么,吴用又为什么要煞有介事地去赚萧让、金大坚两人上梁山呢?随便找个人写个字、雕个章,让蔡九知府一眼就能识破这个局,岂不是更省事,效果更直接吗?吴用这样做,不是多此一举了吗?

    其实,吴用之所以要煞有介事地去赚萧让、金大坚两人上梁山,他的用意只是想假戏真演、掩人耳目,让人觉得,他吴用是真心想救宋江上梁山的。

    这,就是吴用的阴险高明之处。

    说穿了,吴用就是想通过这封假信来制造宋江与梁山有勾连的事实,进一步坐实宋江谋反的罪名,从而彻底将宋江置于死地。

    为了能够顺利实施这一计划,吴用甚至拿自己的好友戴宗作了陪葬人。

    小说读到这里,如果我们把镜头再回放几格,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当初吴用提出伪造回信之计的时候,他立论的基点其实是有问题的。

    吴用的理由看上去好像很冠冕,是担心梁山军马此去江州营救宋江,“诚恐因而惹祸,打草惊蛇,倒送宋公明性命”。

    可是,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宋江江州入狱的原因主要是写了反诗,而不是与梁山有什么勾连。如果宋江只是写了反诗,那么,如何来处置这个谋反之徒,到底是就地斩首,还是送往东京?蔡九知府一时还真有点拿捏不准,所以,他要写信去请示蔡太师。用黄文炳的话来说是:“若要活的,便着一辆陷车解上京;如不要活的,恐防路途走失,就于本处斩首号令,以除大害。”

    而蔡九知府一旦确认宋江与梁山有勾连,那么,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那就是“斩立决”。后来,戴宗送假信的事情一被发现,宋江的案子立马就急转直下就是明证。

    可以这样说,吴用的这封假信,生生地把宋江与梁山绑在了一起。所以,小说编写者写到这里要发这样的感慨了:“反诗假信事相牵,为与梁山盗结连。”

    各位看官如若不信,那么,就请看戴宗送假信事发后,蔡九知府是如何来处置宋江的。

    小说第四十回,蔡九知府在黄文炳的帮助下,识破了戴宗的假信之后,蔡九知府非常感谢黄文炳,说道:“若非通判高见,下官险些儿误了大事。”

    黄文炳道:“眼见得这人也结连梁山泊,通同造意,谋叛为党,若不祛除,必为后患。”

    蔡九知府道:“便把这两个问成了招状,立了文案,押去市曹斩首,然后写表申朝。”

    黄文炳道:“相公高见极明。似此,一者朝廷见喜,知道相公干这件大功;二者免得梁山泊草寇来劫牢。”

    于是,第二天蔡九知府一升厅,便唤当案孔目过来吩咐道:“快教迭了文案,把这宋江、戴宗的供状招款粘连了。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自古谋逆之人,决不待时,斩了宋江、戴宗,免致后患。”

    那个犯由牌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宋江、戴宗两人“结连梁山泊强寇,通同造反”的罪状:“江州府犯人一名宋江,故吟反诗,妄造妖言,结连梁山泊强寇,通同造反,律斩。犯人一名戴宗,与宋江暗递私书,勾结梁山泊强寇,通同谋叛,律斩。监斩官江州府知府蔡某。”

    你宋江、戴宗两人既然“结连梁山泊强寇,通同造反”,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按律问斩了,甚至不用请示朝廷,来个先斩后奏就可以了,因为“自古谋逆之人,决不待时”。

    那么,吴用为什么非要置宋江于死地?甚至不惜搭上自己好友戴宗的性命呢?这个疑问我们留待下文再来详解。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吴用制订的那个脑残的营救方案。

    小说第四十回,当吴用告诉晁盖因自己的一时不仔细,用错了图章,倒送了戴宗和宋江的性命时,晁盖听了心急如焚,便问吴用道:“怎生去救?用何良策?”

    吴用便向前与晁盖耳语道:“这般这般,如此如此。主将便可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只是如此动身,休要误了日期。”

    于是,众多好汉便得了晁盖的将令,个个拴束了行头,连夜下山,直奔江州而来。

    那么,劫法场的那天,江州城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小说写道,宋江问斩当日,只见法场东边来了一伙弄蛇的乞丐,法场西边来了一伙使枪棒卖药的,法场南边来了一伙挑担的脚夫,法场北边来了一伙客商,推着两辆车子,这些人都咋咋呼呼地要挤入法场,来看热闹。但是,都被维持秩序的土兵们挡在了法场外面。

    到了午时三刻,蔡九知府便大喝一声道:“斩讫报来。”

    这时,只见有个推车的客人听得一个“斩”字,立马就从怀中取出一面小锣儿,立在车子上,当当地敲了两三声。于是,这四伙人就一齐动起手来。

    这时,只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手握着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手。

    然后,这个黑大汉便望蔡九知府的马前砍将过来。众土兵急忙拿枪去搠,但是,哪里能拦挡得住。于是,众人只得簇拥着蔡九知府逃命去了。

    这时,只见东边那伙弄蛇的乞丐,身边都掣出尖刀,看着土兵便杀;西边那伙使枪棒卖药的,大发喊声,只顾乱杀起来,把土兵狱卒杀倒了一大片;南边那伙挑担的脚夫,抡起扁担,横七竖八,都打翻了土兵和那些看热闹的人;北边那伙客人,都跳下车来,推过车子,拦住了道路。两个客商就钻将入来,一个背了宋江,一个背了戴宗。其余的人,也有取出弓箭来射的,也有取出石子来打的,也有取出标枪来投的。

    原来,这伙扮客商的便是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那伙扮使枪棒卖药的便是燕顺、刘唐、杜迁、宋万;那伙扮挑担的便是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那伙扮乞丐的便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

    晁盖见人丛里那个黑大汉,抡着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过来,杀人最多。晁盖猛然想起,戴宗曾与他说过有一个黑旋风李逵和宋江关系最好,是个莽撞之人,想来这个黑大汉就是李逵了。于是,晁盖便叫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啰,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

    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直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

    众头领也都撇了车辆担仗,一行人全都跟了那黑大汉,杀出城来。背后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四张弓箭飞蝗般望后射来。那江州军民百姓谁敢近前?

    这黑大汉一路杀到江边,还是一个劲地砍杀百姓。约莫离城沿江走了五七里路,却没有了旱路,眼前一派滔滔江水拦住了晁盖他们的去路。晁盖见了,只叫得苦。

    这时,那黑大汉叫道:“不要慌,且把哥哥背来庙里。”

    众人都到来看时,只见靠江边有一座大庙。两扇庙门紧紧地关闭着。那黑大汉两斧砍开庙门,便闯了进去。晁盖众人抬眼看时,只见前面牌额上有四个金书大字,写道:“白龙神庙”。

    那两个小喽啰便把宋江、戴宗两人背到庙里歇下。这时,宋江方才敢睁开眼睛,见了晁盖等众人,大哭道:“哥哥,莫不是梦中相会?”

    然后,众人便商议如何脱身,离开江州。

    阮氏三兄弟望见江对岸泊着几只船,便想赴水过江,去将那几只船夺过来载人。

    正在这紧要关头,张顺、李俊一伙驾着三只船过来,恰好救下了晁盖、宋江这班人。

    于是,就有了白龙庙英雄小聚义这一节故事。

    各位看官,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江州劫法场的整个过程,就不难发现,那个吴用制订的营救方案,实在是一个脑残得不能再脑残的方案了。

    如果不是张顺、李俊他们及时赶到,晁盖、宋江他们差一点就要全军覆没,命丧浔阳江边了。

    那么,吴用制订的这个营救方案,到底脑残在哪里呢?且听下回分解。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