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华美护校第28届毕业生合影,左五为倪素琴校长。 |
|
2008年,倪素琴(中,红衣)参加宁波市第二医院华美楼落成暨院史展览开展仪式。 |
【编者按】 宁波华美护校前校长、宁波市第一医院前护理部主任倪素琴在美国去世的消息传到故乡时,已是2个多月以后了。她在凛烈寒冬离开,而家乡的人们在和风煦日里怀念。这位一生恪守坚贞和博爱的老人,拥有最温暖的灵魂,一如她留在华美医院大楼里的照片,短发齐耳,目光温润,笑容可亲,像是在温柔地抚慰着每一位患者。 回顾她的漫长沧桑岁月,能让我们在急功近利的时候,重温暌违已久的温润平和;在茫然迷失的时候,寻回干净纯粹的赤子之心。 在第110个护士节到来之际,本报推出长篇通讯,怀念这位宁波的南丁格尔、无数白衣天使的引路人。 107岁的倪素琴先生走了! 她是宁波护理学界的泰斗,曾在战火中办学,以年轻的肩膀挑起宁波护理界的大梁,带着一群姑娘呵护伤痕累累的城;她曾拒绝“人往高处走”的建议,选择低头处理恶臭的脓血,在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50多年;她总在最苦最难的地方,帮助最需要的人,在75岁高龄时还参与筹建了肝炎病房…… 107年的岁月无情而漫长,往事纷纷,稍纵即逝,而她,一如既往,柔韧、清朗、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战火中带着学生辗转迁徙 她把华美护校变成全国名校 1913年冬天,镇海城关,倪素琴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2岁以优异成绩从宁波华美高级护士学校毕业,次年就成为了该校的教导主任。 抗战爆发后,24岁的倪素琴带领大部分学生赶赴上海同仁第二医院(当时为难民医院)继续读书实习。战乱中她主动当了“义务护士”。当时有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难民因伤寒肠穿孔而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多人避之不及,但倪素琴温柔地拉过她的手,还卷起衣袖为她无偿献血。这一幕深深地印在许多学生的脑海里,那也是最生动的一课:永远保持慈悲,永远把生命放在第一。 一年半后她带领学生回到宁波,1941年4月,宁波沦陷,华美护校濒临停办,已经成为校长的倪素琴觉得,越是国家有难,越不能放弃护理教育。她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波,后来与同仁在福建省霞浦县创办私立仁爱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并担任校长。 终于等到抗战胜利,宁波解放,倪素琴再次担任华美护校校长,国民党飞机却不断骚扰,1949年10月,华美医院主院和华美护校的三层楼房被轰炸,护校又一次被迫停办。当时,30多位学生即将毕业,倪素琴带着大家辗转搬到奉化县西坞镇,借用当地校舍继续学习,之后又安排学生到上海二军大长海医院临床实习。她说:“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正等着你们。”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倪素琴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能力过硬的学生,她们逐渐成为宁波乃至全国护理界的中流砥柱。而华美护校一贯严谨的治学风格,也使得该校毕业生在全国会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很是抢手,往往一毕业就能当护士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李兰炎同志来宁波检查工作时,曾高度评价:华美护校在我们国家是名校。 打定主意做一辈子护士 她努力打破偏见提高全市专业水平 1953年9月,倪素琴调往宁波市第一医院任护理部主任。领导曾动员她改行做医生,但她婉言谢绝:“医生护士仅仅是分工不同,我要打破偏见,就做一辈子护士吧!” 倪素琴从来坚信,“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是一个崇高而专业的职业。但当时宁波各医院的护理操作和规章制度都不规范,她每年都会召开几次全市护理人员会议研究讨论,还在医院地下室设立护理教室,指导青年护士苦练基本功。 宁波市原卫生局局长朱元卿回忆,他印象最深的是倪素琴前后参与组织的6次全市护理技术比赛。“大家都敬畏这个评委,她眉头一皱,她们心里就一抖。”比赛中如果发现护士在铺床、打针、输液、做棉签的时候有操作不当的地方,倪素琴先生会当场纠正,把赛场变成课堂;有的选手一上场,她就能指出问题:“护士工作特殊,为了方便照顾病人,不要留长发,不能戴首饰。”看到个别选手穿着皮鞋来参赛,鞋子“噔噔”响,她也会提醒:“上班要穿鞋底柔软的鞋,不能打扰病人休息。”其他诸如轻轻关门、小声说话、保护病人隐私、观察病情、严格执行医嘱等各种细节,她都会点拨到位。 在很多晚辈的回忆里,倪素琴说话总是和和气气,但新人入门,往往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小心翼翼。“没有练出硬把式,都不敢在她手底下干活。” 她是工作最细致的护理部主任 75岁了还参与筹建肝炎病房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护理部主任,工作这么细致、亲力亲为。”宁波市护理学会第六届理事长、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刘建英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市只有市第一医院有儿科,每天门诊500多号。为了及时发现传染病患儿,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倪素琴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对病儿进行预检。孩子吐了、拉了,她一般不会叫清洁工打扫,都是自己收拾。 夏天门诊患者激增,候诊室、走廊里躺满了输液的大小病人。为了让患者少受点罪,她开辟夜间露天输液场地。傍晚在院子里浇冲自来水,降低温度,铺足输液床,使病人有个清凉宽敞的输液环境。 在老同事的回忆中,她也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却从不抱怨,把泪水咽下后主动到小儿科顶岗,做最基层的工作: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到科里,在医生上班前把急诊室、候诊室的窗户打开,开吊扇通风换气,拖地清扫…… 她不卑不亢、任劳任怨,用无声的行动维护着护理事业的神圣。 她在最委屈的时候依然保持着热心肠,遇到身无分文的病人总是解囊相助,为他们挂号、付费,甚至买车票送他们回家…… 守得云开见月明时,她已是花甲老人,又忘我地投入工作,总想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一边积极恢复护校、培育新人,一边亲手培训年轻护士…… 1988年春,宁波流行甲型病毒性肝炎,市第一医院在院外设立临时隔离房。这是医院第一个肝炎病房,已75岁高龄的倪素琴又义无反顾地参与病房的策划和布局,参与制定保障隔离消毒制度,满腔热情,从不知倦。 总是在为他人着想 她是大家的主心骨 “医生们都叫她倪先生,我们叫她倪老师,年纪轻的护士和孩子们则喜欢叫她倪阿婆。”今年83岁的宁波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原主任陈婷芬,是倪素琴的接班人。在陈婷芬的记忆中,倪素琴一头短发,身姿挺拔,每天骑一辆老式自行车上下班,喜欢运动,常和学生们一起打球。 陈婷芬印象中的倪素琴总在为他人着想:护士的孩子生病了,她自掏腰包上门探望;下乡的护士家里孩子没人带,她经常上门关心、帮忙。 正因为她对所有人都好,再难排的班只要她出面,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有矛盾了也总找她来评理。“从没看见她训斥过谁,但大家都服气。”比如院内严禁随地吐痰这种小事,倪素琴以身作则,哪怕上班路上,骑着车想吐痰了,也会停车吐在手帕上,包好放进口袋拿回家洗。其他人看在眼里,也渐渐养成了好习惯。 晚年身在美国仍牵挂家乡 每年手写几百封贺卡寄给亲朋 因为3个女儿都在美国,1989年,倪素琴退休后去了大洋彼岸养老,她时刻牵挂家乡的人和事,牵挂热爱的护理事业,考察、观摩美国的护理教育与管理经验,自己出资录制录像带供国内同行借鉴参考。 “她像妈妈一样,给每个学生寄贺卡,还会隔三差五打电话来问问。”1948届华美护校毕业生袁瑞芬(后任宁波市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回忆,校长每次回国,都会给大家带些小礼物。如果有华美护校的同学会、联谊会,也会排除万难来参加。 倪素琴的外甥女、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眼科专家周伟说,姨妈时刻想念家乡,每逢岁末,她会手写200多张贺卡寄给亲朋。 “她最喜欢宁波老底子美食,像油赞子、香糕等,我经常寄给她。”周伟回忆,这几年姨妈听力逐渐有所下降,电话就渐渐少了,最后一次还是2016年,老人请她配副老花镜寄去。 2020年12月9日,倪素琴在美国安详去世,享年107岁。 从此,天堂里多了一位救死扶伤的提灯天使,那一路洒下的点点光亮,指引后来的人们砥砺前行。 链接 外甥女回忆 她是慈祥的长辈 也是严厉的师长 倪素琴的家族中,也有好几位从医的亲人,深受她的影响。外甥女周伟今年70岁,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的一位眼科专家。她小时候觉得姨妈慈爱可亲,工作了却有些怕她。 “小时候,大年初一一早我们会去姨妈家拜年,但每次姨妈都不在家,就觉得很扫兴。后来想着是不是我去得太晚所以没遇到,之后就刻意早点去,但哪怕早上7点多就去,还是见不到她。”周伟笑着说,后来她分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实习,才从别人口中知道,倪素琴有个习惯,每年大年初一必去医院各科室走访,看望值班的同事。还自掏腰包给所有人小礼物,一颗糖果或是一块巧克力。 “姨妈总是叮嘱我,见到所有医生护士都要叫老师。中午11点半下班了,大家都洗手去吃饭,姨妈让我最后一个去洗。早上也要比别人提早半个小时到医院,做准备工作。”周伟回忆,实习的时候,倪素琴让她不要怕吃苦,春节假期多去医院守着,因为那个时候最缺人手。后来她发现春节上班果然有收获:原本实习生一周才有一两次机会上台跟着老师当助手,春节的时候一天就能上两次。 周伟说,姨妈对她的母亲,也就是倪素琴的妹妹同样严厉。受姐姐的影响,倪素琴的妹妹倪素俊也在华美护校读书,但当时身为老师的倪素琴对她没有一丝徇私,同样的错题,还会给自己妹妹多扣几分,就是希望她比别人做得更好。在姐姐的严厉要求下,妹妹加倍努力,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护士长,曾担任宁波市第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老同事回忆 生活中不拘小节心胸宽广 晚年回乡最爱家乡美食 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原主任陈婷芬是倪素琴的继任者,今年已经83岁了。她的印象中,生活中的倪老师不拘小节。“要说真有什么长寿秘诀,大概就是心态好,心胸宽广,不会斤斤计较。” 在市第一医院共事的时候,有一天陈婷芬看到倪素琴的裤子上破了个小洞,就提醒她,但倪素琴完全没有在意。后来其他小护士也争着说:“倪老师,我有针线,帮你补补吧!”倪素琴却笑着摆了摆手,不知道从哪里拿出来一根小皮筋,把破洞周围的布料扯起来,扎成了一个小揪揪,大家都被她逗乐了。 2008年宁波市第二医院华美楼重新修缮后举行庆典,当时已经95岁的倪素琴专程独自从美国赶来参加。活动结束后,老人带着几个学生一起到开明街走走看看,身上揣着100元人民币,一下子就用了90元。原本倪素琴准备留着10元钱打车回住处,但经过了一家炒货店,老人的眼睛亮了,回头对陈婷芬说:“炒花生好吃呀!”然后坚持用仅剩的10元钱买了一袋热腾腾的炒花生,分给一行人吃。想起这件趣事,陈婷芬乐不可支:“倪老师那时候都90多岁了,牙齿很好的,炒花生她在美国不太能吃到。” 老领导回忆 一辈子不会忘记 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前辈 宁波市原卫生局局长朱元卿老人,今年已经82岁了,他一直记得那年刚进局里,倪素琴笑着唤他“小朱”的亲切语调。 “先生比我大26岁,我们都是她的晚辈。我家小区附近住了不少当年一起共事的老同事,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时还常常聊起她,很多年纪大的医生护士都说,她对我们是真好,但要求也是真的严格。” 朱元卿说,倪素琴到美国以后关心想念大家,会打越洋电话问候,一个电话能讲半个小时。每年还会寄来圣诞节、新年贺卡,每一张贺卡都是她亲笔所写,直到近几年倪素琴的家人怕她过于劳累,不再让她执笔,加上倪素琴的听力也大不如前,电话难以沟通,才断了联系。 “倪先生两次临危受命担任华美护校校长,桃李满天下,除了在上海有一大批学生外,北京、湖北、辽宁、天津甚至海外也有。”朱元卿说,倪先生德高望重,仁慈博爱,严格认真,一生奉献给了白衣天使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护理工作者。是宁波护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南丁格尔式的护理工作者。 她是一盏明灯 指引着后来者砥砺前行 宁波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盛芝仁介绍,中华护理学会宁波分会成立后,倪素琴担任了第一、二、三届理事长。任职期间她一直秉持着“专家请进来,护士走出去”的先进理念,组织市内各医院的护士长、护理骨干外出学习进修,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她总说,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我们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倪素琴是宁波护理学界的老前辈,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终身热爱的护理事业,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誓言:要做一辈子护士!她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里带给患者康复的希望;她也是一艘领航船,引领着宁波护理事业的发展,是我们所有护理人的楷模。”盛芝仁说,虽然倪先生离开了,但她的精神将激励着大家时刻不忘自己的誓言,做百姓守护生命健康的使者,以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记者 张伟方 孙美星 樊卓婧 见习记者 虞颖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