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现代社会,个人征信作为“经济身份证”,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正因为征信影响的广泛性,“征信修复”骗局应运而生,成为最新的牟利手段。 近期,市民王先生也在情急之下落入了“征信修复”的圈套。他告诉记者,前不久在银行办理贷款之际,因其名下存在信用卡逾期导致贷款业务受阻。资金紧张的王先生一听说可以花钱修复征信,便通过朋友圈找到了陈某。陈某表示自己与多家银行合作密切,且有亲戚在该银行工作,只需支付“打点费”就能够通过关系帮助王先生修复征信。王先生不疑有他,先后支付给陈某2万元。然而两个月后,信用记录并没有发生任何更改,当时信誓旦旦的陈某也早已不知所踪…… 事实上,此类骗局受害者不在少数,中国裁判文书网就曾披露过多起借由“修复征信”之名实施诈骗的案件。不法分子谎称花钱可以“洗白”征信,收取高额手续费,部分不明真相、心存侥幸的群众就容易上当。对此,宁波银行总结了以下几种“征信修复”诈骗的常见套路: 套路一:谎称“内部人员”修改征信记录。不法分子以“内部关系”为宣传噱头,声称只要受害人缴纳打点费便能够帮助修改征信记录。最后以伪造短信、造假征信报告网站的方式迷惑受害人。 套路二:以网贷影响征信为由,诱导消费者缴纳安全保证金。诈骗分子通常冒充国家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利用事先获取的消费者信息实施诈骗,造成受害人心理恐慌后,逐步诱导受害人向提供的银行账户汇款。 套路三:开设征信修复培训班。存在部分不法分子谎称能够教授受害人征信修复方法,收取高额培训费,每次收取数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最后卷款而逃。 宁波银保监局提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要谨记以下三点,远离骗局: 一是个人征信要爱惜。信用的积累从点滴做起,保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捷径”。 二是不良记录莫着急。如果不慎产生了不良记录,应及时向金融机构或征信机构咨询,采取正当合法的措施加以弥补。 三是花钱修复不轻信。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删除真实无误的信用记录。凡是自称缴费即可“洗白污点”的都是谎言,务必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汇钱和透露个人信息。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董妍娜 郑波 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