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村东溪 院藏好家风

励氏宗祠里的“征戎第一功”牌匾

老屋里悬挂的“处士可风”牌匾

    东溪村位于宁波象山县新桥镇五狮山麓南首,因村东一条纵贯全村的小溪而得名。这里是励氏祖辈的聚居之地。相传在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励氏表二为了躲避元朝战乱,带着家人游历至象山,醉心于东溪风景,且铲土挖坑,栽入瓦罐,生起火种,鉴定为风水宝地,便定居于此,繁衍生息。至今850年间能人辈出,修身积德不辍,涵养了良好家风。

    如今,穿行于东溪古道,触摸明清时期的白墙黛瓦,听老人讲述背后故事,就仿佛在赏阅一幅人文地图……

    “征戎第一功” 牌匾

    其实,东溪“励”姓原为“厉”。据《励氏宗谱》记载,直隶静海有个叫厉廷仪的人,曾在清朝康熙帝身边任职,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某日康熙帝说:“振‘厉’严肃,不如鼓‘励’日新,嘉尔忠悃,宜思勉力。”接着赐命改姓,天下皆知。而东溪的励氏家族也是日“励”而盛,唐宋时期仅进士就有27位。1743年,东溪的励氏宗祠建成,成为象山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祠堂。

    年逾古稀的励加登原来是渔民,后来专修励氏家谱,励氏宗祠便成了他的“办公地”。在宗祠正中央,悬挂着“征戎第一功”的牌匾。励加登告诉记者,这是励氏五房总太公励敬爵因“退寇卫境”有功而被授称号。

    明嘉靖年间,倭寇在象山新桥一带强奸杀戮,犯下滔天罪行,村民们恨之入骨。而身材魁伟、力大无穷、正义感很强的励敬爵早有意为民除害。一日,励敬爵正在干农活,听到有村民大喊“有倭贼来了”,他怒而将一棵大柳树连根拔起,随即拿它当武器,正面抗击倭寇,击倒数名倭贼,其他则被吓得抱头逃窜。事后,他们将倭贼斩首示众,打那以后,这些倭寇再也不敢来侵犯了。

    嘉靖五年(1526年),巡宁绍台兵备道谭纶为褒奖励敬爵的抗倭之功,特制“征戎第一功”牌匾,挂在励氏祠堂正厅上。

    励加登说,后来东溪老百姓为纪念励敬爵抗倭,还在村里太平桥的桥碑背面刻上“退寇卫境”四个字,口口相传其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事迹。

    东溪读书人励学经

    从励氏宗祠出来,励加登带着记者来到东溪村东边一处老屋,这里存放着一些家什农具,早已无人居住。但老屋堂前楣梁上挂着的“处士可风”的牌匾显得与众不同。

    果然,励加登介绍,这块牌匾是目前东溪现存的唯一一块真迹牌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主人励学经是东溪读书人的鼻祖。

    相传励学经生于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从小饱读经书,品学兼优,为当时有名的学士。清军入侵中原,励学经眼看明朝覆灭,整天忧心忡忡,心中充满家国破碎的悲愤。当时,清朝政府曾将其逮捕,威逼利诱其为朝廷服务,但被励学经严词拒绝。后来,又将其作为忠贞守节的臣民榜样释放回乡,并下诏征他为“博学鸿儒”,也被拒绝。

    此后,励学经一直在东溪耕读传家,直至去世。他去世那年,距离明朝灭亡正好是24年,便有了“杜门不出二十四年”之说。而“处士可风”的牌匾,则是雍正年间,朝廷十七都生员邵再平、邵学麟、董上达等人因仰慕励学经之名,前往东溪拜谒。象山县知事马公得知后,为了表彰励学经忠贞不渝的民族大义,特制“处士可风”牌匾,流传至今。

    大和房与怀荫草堂

    从老屋出来,沿着村里正在修建的一条鹅卵石路走过去,我们看到好几处明清时代的四合院。励加登说,在这些四合院裙楼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和房和大仲房。

    东溪大和房由励继梧发起建造,其三弟、革命志士励乃骥回乡探望双亲,看到农民出身的哥哥励继梧带领后人耕读苦种,家族随之兴旺,且潜心研修建筑,非常有作为,便有意与哥哥一起建造一座家人和睦而居的“大和房”。励继梧去世后,其妻、其子接手,终于在1911年建成。其建筑代表了当时东溪四合院建造的最高水准,唯一能与之媲美的是励继梧弟弟励继光建造的大仲房。

    后来,这处大和房还在1927年元月成了励乃骥带领导师、北大校长蔡元培和民进创始人马叙伦教授来象山避难的地方。出生于1897年的励乃骥1920年毕业于北大,后任中学教员,省教育厅视学、科员,曾组织暑期回乡联谊会及癸亥俱乐部。1926年入孙文主义学会,追随革命。1927年,北洋军阀混战,蔡元培、马叙伦等革命仁人志士被通缉追杀,励乃骥护送他们回到家中,在东溪村大和房暂住四晚,然后辗转至福州,力保两位先生平安。之后,励乃骥先后担任宁波省立四中校长、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总务科长等诸多职务,抗战胜利后任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院长。此间,曾流传着“励氏三杰”保护文物的精彩故事。

    “抗战”爆发后,1938年1月至5月故宫三路西迁文物陆续被运抵重庆,故宫博物院重庆总办事处成立,励乃骥被聘任为办事处科长。故宫文物西迁过程中,励乃骥与同事在参与文物保护的同时,还要展开清点、索引编目工作,以保证文物数量无一疏漏。他在重庆期间,曾两次与企图盗窃国宝者誓死搏斗,险些失去生命。

    在励乃骥的影响和举荐下,族人励钧先、励芝先相继加入故宫博物院,保护文物。当时故宫的文物保护分为甲、乙、丙三组,励芝先、励钧先分别在乙、丙二组负责文物保管。

    1948年底,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南京政府立即命令故宫博物院挑选文物精品运往台湾,励氏三兄弟见此竭力反对,坚决抵制。1949年初,励乃骥、励芝先二人先行辞职离开故宫,留下励钧先和同事为南迁文物留在大陆做最后的抗争。

    1949年1月6日和26日,又有两批文物共2652箱将被运往台湾,但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励钧先、欧阳道达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人力用水泥封闭了南京朝天官文物库房的大门,阻止文物运出,使文物运台工作不得不终止,励钧先等立下了大功。

    后经清点,自“抗战”以来,在如此大规模的战时文物转移过程中,文物竟然能得到妥善保护,几乎未受损失,这无疑是中国人在世界文物保护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

    早在1941年,励乃骥曾在大和房中建了一座别墅式的洋房作为藏书楼,被昌国书法家愈世清题名为“怀荫草堂”。1949年,励乃骥辞职回到怀荫草堂。他曾在此前后运回30多箱书,其中有他珍藏的《四库全书目录索引》、《万有文库》等等,还有和马叙伦、蔡元培回象山避难的照片等,但后来这些书籍在文革期间毁损严重。

    如今,怀荫草堂依然住着励氏后人,大和房却因火灾只剩下一块空地,保存完好的大仲房正在修缮。站在这些历史遗迹旁,抚今追昔,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荡气回肠。

    记者  张晓曦 文/摄 通讯员 殷路通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