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13日,医护人员为坐在中间的宁波首例“换心人”过10岁“生日”。受访者供图 |
“征集卫健系统百个红色瞬间”活动启事发出后,本报收到了一张来自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老照片:照片上5位医护人员围着一位中年男子,桌子上放着一个大蛋糕。记者找到了照片里站在最右边的一位医生,该院心胸外科主任邵国丰。这位老党员告诉记者,图中的这位患者是全市首位“换心人”,这张照片的背后讲述的是该院乃至宁波心胸外科的发展史。 医护人员买来蛋糕 为患者庆祝“重生”10周年 “这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12月13日,我们为坐在中间的患者过10岁‘生日’。”虽然已经过去了12年,但邵国丰对当时的场景还是印象深刻。除了他,照片中还有王小君、田辉和余凯忠三名医生和时任心胸外科护士长应其莉,其中王小君、余凯忠和应其莉都是党员。 当时,邵国丰已身为科室主任,和同事们商量之后,在患者“换心”手术10年后,专门为他过了个“生日”,并留下了这一难忘瞬间。 照片中的患者姓徐,他与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的缘分,要从更久之前的1999年说起。 1999年,徐先生49岁。当他来到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就诊时,情况不容乐观。在日常生活中,他稍微一活动就感觉气短、气促,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甚至无法躺平。经诊断,徐先生心脏功能已严重受损。如果这样下去,徐先生可能活不过1年。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打击非常大。 唯一能够延长徐先生生命的方法,就是“换心”,也就是心脏移植手术。而当时,宁波还没有任何一位医生做过这样的手术,就连全省也仅做过一例。 取供体、移植一气呵成 这个手术翻开了宁波心胸外科新篇章 上世纪90年代,宁波的心胸外科仅能做一些小手术,如心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修补等,如果有稍复杂的心脏疾病需要做手术,患者就必须去外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宁波市委市政府邀请了当时在上海仁济医院任职的张志樑教授来到宁波,引领心脏外科事业发展。 1993年6月,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含着金汤匙出生”,党员教授张志樑任科主任,开展了当时少有的心内直视手术。为了完成徐先生的这例心脏移植手术,张志樑、邵国丰与同事们多次会诊,制定出详细又周全的方案。 第一次参与心脏移植手术,当时还是年轻医生的邵国丰难免紧张。但他告诉自己,党员医生就是要迎难而上,勇于突破。 1999年12月13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那天,邵国丰主刀,从供体身上取出心脏,立即往医院赶。当时,李惠利医院的手术室里也早早准备就绪。供体心脏一到,立即实施手术。 张志樑主刀、邵国丰作为助手进行手术。经过4个多小时,浙江省第二例、宁波市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顺利完成,该手术堪称宁波医疗史上的里程碑。 不仅帮患者治病 医院还为他落实了之后的工作 之后,徐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不过,李惠利医院为他所做的并不止这些。 邵国丰心里清楚,经过这样的大手术,徐先生已经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但他往后的生计却成了难题。为此,邵国丰找到院领导,经过商量,医院将徐先生安排在医院收发室工作。工作强度不大,收入稳定。于是,邵国丰与徐先生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又成了同事。只要有空,邵国丰都会去关心一下徐先生的身体状况。 就这样,徐先生又健康生活了16年零3个月才离世,这个存活的时间,已经是当时省内最久的了。 之后,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在邵国丰的带领下又成功施行了2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如今,由31名党员参与的心胸外科团队已开展各类心脏手术12000余例,填补了43项省市技术空白,推动了以心脏为中心的学科群发展。 20多年过去了,胸前的党徽一直在提醒他们,坚持在临床第一线,牢牢筑起红色生命线。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