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办企业越来越便利。通讯员 供图 |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鄞州区行政服务中心考察“放管服”改革。在总理的见证下,从外地来宁波发展的蒙占峰领取了自己新注册企业的营业执照,这已是他创办的第二家企业。 在鄞州区行政服务中心,李克强听取了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汇报,对便利企业和群众、促进市场主体大幅增长的做法予以肯定。 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准入更便利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牢牢把住市场主体的“准入”“准营”“退出”等关键点,有效提升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能力,全市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在去年受疫情影响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六保”决策部署和要求,突出“保市场主体”目标,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促进全市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推动经济良好发展。截至2021年4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4.7万户,同比增长10.2%。其中民营经济110.7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量的96.5%。 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就是将营业执照申领、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员工参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开办事项整合为“一件事”,申请人可以通过“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平台一次申请,一日办结。通俗来讲,办一家企业,可以一天办好,办好后可以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 市场监管部门打造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2019年4月,宁波上线“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平台,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日办结、“全城通办”。同时,为了方便群众窗口申请,构建线上线下申报融合,开设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服务专窗。 2020年1月,宁波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工作试点地区,将经营范围的填报登记方式由“自己填”“叙述式”优化为“选条目”“概括式”,全市推进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率先实现经营范围条目式自主申报,进一步简化填报流程。 2020年8月1日起,宁波在全省率先、全国第二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免费同步发放,并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 今年1至4月,全市通过“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平台已办理企业开办27836 件,占同期企业开办数的99.95%。 “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准营更便利 2020年1月1日起,宁波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将518项涉企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审批事项范围,实现告知承诺事项从39项扩大到100项。 为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2020年7月,宁波试点将“三小”行业纳入“多证合一”,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三小”行业的登记事项与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同步办理,不再核发《食品生产经营登记证》,经登记注册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实现“准入即准营”。目前,这项改革已有19648户市场主体受益。 今年5月起,作为全省试点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电子化,探索许可证管理便利,实现申请和审批的全面电子化,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宁波已发出工业产品电子证书8张。 企业注销“一网服务” 退出更便利 2019年以来,我市上线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形成“普通注销简化办、特殊注销灵活办、‘死户’注销强制办、证照注销联合办”的注销新模式,有效破解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 自2019年1月实施以来,简易注销范围扩大至7类,覆盖近八成市场主体,公告时间从45天压缩至20天,简化申请材料至2份。2019年至2020年,我市简易模式注销企业3.68万家,占同期企业办理注销量的62.6%。 2019年5月31日,在全省率先上线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实现市场监管、税务、人社、商务、海关、人民银行等6个部门注销手续“一网通办”。 2020年,新增公安等部门业务“一网通办”;优化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注销“零见面”无纸办,实现注销信息自助预检、注销方式智能匹配、注销办理部门联动、注销进度实时跟踪等。针对破产、外资企业等特殊需求,积极打造个性化便利条件,实现破产企业、外资企业、照章注销、证照注销“一网通办”。 帮扶到位 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如果没有这笔钱,我都准备关门了。这下,一家子又有盼头了!”2020年,在象山县市场监管局的帮扶下,来自甘肃省东乡族的马哈入乃拿到了当地政府发放的3000元“两直”补助资金,店铺上半年艰难维生的日子终于迎来了转机。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为全力做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帮扶工作,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重要部署,我市第一时间开展实地排查,形成一户一档,较好地完成了中央“两直”资金补助发放任务。全市共发放中央“两直”资金11.89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48448家,个体工商户73361户,为市场主体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 ,我市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化转型,解决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优化企业准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优化企业注销便利化,不断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市场竞争更公平。 记者 毛雷君 通讯员 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