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慧的杂货摊 |
|
陈慧在写作 |
|
充其量,我就是一个蹭着文艺的边儿打酱油的人,内心可能有猛虎,但绝对没有蔷薇。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 我这样散漫、毫无章法的文字,连“写作”都不能算。无非是调节自我的增香剂,用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和孤单,让我灰头土脸的人生不那么无趣罢了。 我更像是在记录。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以弥补旧路上的遗憾,记录一点一滴的感动,以供我在前路取暖。——陈慧 |
每天早晨6点左右,在余姚市梁弄镇菜市场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推着杂货车摆摊的女子,说起话来嗓音嘶哑,卖的都是一些日常小百货,生意并不是太好。 她叫陈慧,今年44岁,老家在江苏如皋(gāo),在菜市场门口摆摊已经10多年,熟悉的人私下里叫她“菜场里的女作家”。今年4月,她刚出了自己的第二本书《世间的小儿女》,并且还冲上了5月份“浙版好书榜”。三年前,她的第一本书《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因为销量不错,已经印刷了两次。 A三年出了两本书 “因为身体不好,我每天早晨6点出摊,中午11点回来,休息两个小时,然后开始写作。”5月30日,陈慧在她简陋的小家里向记者介绍,和同龄人相比,她的人生经历可能要多一点波折。 “26岁前,我的人生一直在江苏如皋度过。小时候被人抱养,少年时返回亲生父母身边,高中毕业后突然染上顽症,缠绵病榻多年。”陈慧说,27岁那年,她远嫁余姚梁弄,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从头开始。先是开了间日用小杂货店,附带帮人缝缝补补,大概过了一年,怀孕了,因为身体吃不消,就把杂货店关了。 “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我摆起了地摊。钱不好赚,凌晨3点多就要起床去菜市场门口‘抢地盘’。坚持了几个月后,我自己动手组装了一个简易的手推车,做起了沿街兜售小百货的小贩。”陈慧介绍着自己的过往,“2010年,我利用摆摊之余的闲暇时间,自娱自乐地写起了不着调调的小文章,直到如今。” 在别人的眼里,陈慧能言善道,会折腾,肯吃苦,适合“闯江湖”。她却说:“我不能设计自己的人生旅程,只能由着生活的巨掌来摆布我的一切。这其中,就包括13年婚姻的解体。” 现在,陈慧与读初中的儿子在一起生活,有时儿子会问她:“妈妈,到浙江来你后悔了吗?” 陈慧说:“有什么好后悔的呢?普通人的一生,无论怎么迈步,总会有所得有所失。人到中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信念支撑着即可。其余的,一律是纠缠。” B余姚“最知名”的摊贩 现在,陈慧成了余姚“最知名”的摊贩,有评论家称她为“野生女作家”,也有人称她为“宁波的范雨素(前些年因写作闻名的网络红人)”。对此,她只是一笑。 “有不少热心人慕名来探望我,也许在他们的预想中,一个‘三道贩子’心里装着一捧捧的文字,似乎就能美得气贯云霄。可当他们在喧闹拥挤的菜市场里近距离地看到皮肤黝黑的我用杀人般通透的眼神清点着手上五块十块的毛票后,他们不得不失望而回。充其量,我就是一个蹭着文艺的边儿打酱油的人,内心可能有猛虎,但绝对没有蔷薇。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陈慧的文字中总是充满了一种灰色而不失自嘲的语气。 陈慧说,她写的都是一些小人物,一部分来自老家,还有一部分就是身边认识的人,甚至包括她自己。 “庸常性与传奇性浑然一体,铺开江南小镇市井画卷,有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真性情的风范。”有评论认为,陈慧用素描人物讲故事的方式,质朴的文字中有着流丽,平实中有着清新。生活的尖锐与柔软,生存的刚气与脆弱,在这里水乳交融。比如,《世间的小儿女》这本书,《大院里的阳光》里,醉鬼范德轩膝下明理得令人心疼的锦玲和锦宁姐弟俩;《父与女》里,两代人代沟的冲突及亲情的融合;《陶姨》里,东北丈母娘对嫁到江南的女儿婚姻的焦灼与牵挂…… “我这样散漫、毫无章法的文字连‘写作’都不能算。无非是调节自我的增香剂,用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和孤单,让我灰头土脸的人生不那么无趣罢了。”陈慧说。 “我更像是在记录。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以弥补旧路上的遗憾,记录一点一滴的感动,以供我在前路取暖。”这是陈慧在《世间的小儿女》自序中的一句话。 陈慧说,她还会不停地写下去,因为写作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但地摊也会摆,因为这是她最现实的生存需求。记者 边城雨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