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上回我们说到,李逵劫法场的行动完全是自发的、盲目的,事先根本没有什么计划可言。而宋江对劫法场之事,更是一头雾水。除了被人背到了白龙庙里,方才敢睁开眼睛,大哭了一场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计谋了。 从小说的描写可以看出,整个劫法场的行动,江州方出场的其实只有李逵一个人。张顺、李俊这些宋江的江州兄弟,并没有在劫法场的现场出现过。所以,江州劫法场的时候,无论是杀刽子手、砍江边的老百姓,还是后来闯进白龙庙,寻庙祝来祭门,都是他李逵独自一人冲杀在前的。 我们从李逵的行动轨迹之中不难发现,李逵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他在砍翻了刽子手之后,要怎样来营救宋江、戴宗两人逃离法场。 我们所看到的李逵,只是在江州城里城外毫无目的地一味地杀、杀、杀,一个劲地砍、砍、砍。在李逵的眼里,好像只有那些他想要砍杀的人们,而压根就没有宋江、戴宗这两个自己要去营救的哥哥。 因为,将宋江、戴宗两人背离江州法场的,是梁山来的两个小喽啰。如果没有这两个机灵的小喽啰,那么,宋江、戴宗两人是否能顺利逃出江州城,恐怕还真的不好说。 如果宋江真的像有些论者所说的那样,是整个劫法场行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那么,宋江为什么唯独就没有考虑由谁来十字路口的法场营救他自己呢?一个劫法场行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竟然把自己遗忘在了法场里,这不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张顺、李俊他们,又是怎样来营救宋江。 那些主张是宋江策划了劫法场行动的论者认为,宋江未雨绸缪,棋高一着,事先早就安排好了张顺、李俊等人,驾着船前来浔阳江边的白龙庙里接应宋江。然后,宋江他们就绝地逃生,在一帮官府追兵无奈的注视下,坐着船只扬长而去。 这样的说法,虽然场景很美好,但却明显不符合小说的原著。 从小说的描写可知,张顺、李俊他们此去江州,其实并不是来浔阳江边的白龙庙里接应宋江的。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去江州城里劫大牢救宋江。 我们之所以要这样说,理由主要有如下三条: 首先,宋江事先并没有安排好船只前来白龙庙里接应自己。 小说第四十回写道,晁盖、宋江一行人逃到了白龙庙,只见江水阻隔,无路可走。 阮小七便同晁盖说道:“远望隔江,那里有数只船在岸边,我兄弟三个赴水过去,夺那几只船过来载众人如何?” 晁盖道:“此计是最上着。” 于是,阮氏三兄弟当即全都脱剥了衣服,各人插了把尖刀,钻入水里,想游到江对岸去夺了船只,好载众人渡江脱险。 那么,此时的宋江又在干什么呢? 听了阮小七的那番话,宋江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来,而只是当场就同意了阮小七和晁盖的说法。可见,宋江事先并没有安排什么人员和船只前来白龙庙里接应自己。 其次,张顺他们并不是来白龙庙里接应宋江的,他们只是路过白龙庙而已。 小说接着写道,阮氏三兄弟钻入水中,想去江对岸夺几只船过来。这时,只见江面上有三只大船,吹风胡哨,飞也似的从上游摇将下来。坐在这三只大船上的人,便是张顺、李俊他们。 白龙庙里的众人见那三只船上各有十数个人,手里都拿着军器,便全都惊慌起来。 宋江听到这个消息,只得感叹道:“我命里这般合苦也。” 那么,宋江为什么会发这样的感叹呢? 因为,宋江觉得自己这次恐怕真的是性命难保了。 张顺在船上看见白龙庙里有这么多人,感到很奇怪,于是便在船上大声喝道:“你那伙是甚么人?敢在白龙庙里聚众?” 这时,宋江跑出了庙门,远远看见那个江上的来者正是张顺,于是,宋江便顾不得什么颜面,对着张顺就是一通大喊大叫:“兄弟救我。” 张顺他们见那个在白龙庙前大喊大叫的人就是宋江时,也大声回应道:“好了!” 于是,张顺他们那三只大船,便飞也似的摇到了岸边。 由此可见,张顺他们并不知道宋江就躲在白龙庙里,而宋江也不知道那江上的来者就是张顺他们。 显然,在白龙庙前,张顺与宋江其实只是偶遇了一下而已,他们之间事先并没有什么接应的约定。 第三,张顺他们此去江州只是想去城里劫大牢,而不是去劫法场。 小说写道,张顺上岸见了宋江,喜从天降,拜道:“自从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近日又听得拿了戴院长。李大哥又不见面。我只得去寻了我哥哥,引到穆太公庄上,叫了许多相识。今日我们正要杀入江州,要劫牢救哥哥,不想仁兄已有好汉们救出,来到这里。” 小说的这段描写,写得挺有意味。 其一,张顺听说宋江和戴宗两人吃了官司,但是苦于“无路可救”,所以就“坐立不安”。于是,张顺就去找李逵了解情况,商议对策。可是,到了江州城里,又四处找不着李逵,碰不到面,得不到消息。所以,张顺他们在万般无奈之下,就只好自己行动了。 其二,张顺他们并不知道宋江今天午时三刻就要问斩。 张顺叫了兄弟张横,来到穆太公庄上,会集了李俊等众位好汉,然后,驾了三只快船,准备杀入江州城里,来劫大牢救宋江。 可见,张顺他们前来江州营救宋江的方式,只是想去劫大牢,而不是要去劫法场。 因为,张顺他们并不知道今天的午时三刻宋江就要问斩了。 如果张顺他们是去江州劫法场的,那么,按照这样的节奏,等张顺他们赶到了江州城里,那宋江与戴宗两人早已是走在黄泉路上了。 无独有偶,与张顺他们一样也想去江州城里劫大牢救宋江的,还有黄门山的欧鹏等四位好汉。 小说第四十一回,欧鹏等四位好汉在黄门山见了宋江,便说道:“俺听知哥哥在江州为事吃官司,我弟兄商议定了,正要来劫牢,只是不得个实信。” 可见,欧鹏他们的消息,相比张顺他们来说是更加的不准确。 其三,张顺并不知道宋江已经顺利脱险了。 小说写道,张顺在浔阳江上一见了站在白龙庙前的宋江,便激动得大叫一声:“好了!”然后,就将船飞也似的摇到了岸边,来见宋江。 一句简简单单的“好了”,是张顺意外见到宋江已经顺利脱险之后,那份惊喜心情的自然流露,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张顺对宋江的一片兄弟真情。 金圣叹在“好了”句下批道:“写出心中无数又苦又急。”此言甚是。 宋江应该是铭记了张顺的这个救命之恩的。 后来小说第一百十四回,梁山征方腊时,张顺命丧西湖涌金门外,宋江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悲痛欲绝,哭得昏倒,说道:“我丧了父母,也不如此伤悼,不由我连心透骨苦痛!” 所以,宋江不但破天荒地请了灵隐寺的僧人来做法事,祭奠张顺,而且,宋江还冒着生命危险,在两阵之前,亲自去西子湖畔的西陵桥上祭拜张顺的英魂。平了方腊之后,宋江又上奏朝廷,敕封张顺为“金华将军”,庙食杭州。 张顺这样的待遇,在梁山好汉中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因为宋江与张顺两人在浔阳江上,结下了这一段生死情谊。 所以,综上所述,梁山江州劫法场的行动,完全是个被吴用利用了的冒险行动。 幸亏晁盖、宋江他们运气好,在浔阳江边的绝地恰巧碰到了想去江州城里劫大牢救宋江的张顺、李俊一伙,方才绝处逢生,逃出生天,逃过了这一劫。 对此,王望如本有个颇为中肯的评语:“江州去梁山,非十里、百里之近也,李逵、张横、张顺、李俊辈,非有置邮传命之人也,虽吴用悔假书之误,予谋出山,安知其决不待时之必有五日之延挨也?乃不期而会,如有待而来,虽曰人事,岂非天道。” “虽曰人事,岂非天道”,真的是一语道破了天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