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园观鹭

    记者 张海华 文/摄

    甬江公园,白鹭逐浪捕鱼

    5月末的一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宁波作家“三耳秀才”即韩光智老师发了一组用手机拍摄于甬江边的照片,画面中是一群白鹭正在江边泥涂上觅食,其中有只白鹭的嘴里还叼着一条像泥鳅的鱼。当时我有点吃惊,心想,这群白鹭似乎不怎么怕人啊,用手机都可以拍得那么清楚;另外,显然这块区域食物很丰富,但不知道,鸟儿到底在吃什么?

    出于好奇,我向韩老师问明具体位置后,于5月31日早上来到了甬江公园,当时风有点大,呼呼响。老远就看到,在中兴大桥下面,一群白鹭如白衣飘飘的仙子,排列整齐,迎风站在江畔观景平台的栏杆上。当时正处于潮水的高潮位,江边的泥涂全被淹没了。江畔步道上人来人往,但只要没有人踏入观景平台,十几只白鹭就管自己站在栏杆上“看风景”,风把它们脑后的两根白色“小辫子”(白鹭于繁殖期长出来的饰羽)吹得飘了起来。

    忽然,有一只白鹭向江面扑去,几秒钟后,它又翩翩然飞了回来,依旧停在栏杆上,只不过嘴里多了一条正在拼命扭动的红色的鱼。很快,其他白鹭也相继飞出去捕鱼,那动作有点像高台跳

    水的运动员。通过高速连拍,我看到白鹭在扑近水面的时候,会有一个鼓翅“刹车”的动作,然后以极快的速度低头张嘴叼到鱼儿,然后再迅速扇动翅膀,在四溅的水花中飞回空中。不过,我望着泥黄色的滔滔江水,实在不知道鸟儿是怎么看到水面上的鱼的——因为这种鱼的颜色和江水非常接近。

    偶尔抬头,我发现享受这场江鱼盛宴的不止是白鹭,高空还有两三只鸥在飞翔。它们不时向江面俯冲,捕捉鱼儿。拍下来一看,原来都是黑尾鸥。这种鸥在宁波海边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冬春季,不过我还是第一次在城区见到它们。显然,它们是从甬江入海口一路向上游飞来的。

    一个多小时后,随着潮水的退去,泥涂逐渐显露了出来。白鹭们纷纷飞到泥涂上,在漫步中觅食。每当大船开过,江水会像海浪一样一阵阵涌上来,白鹭们就像是矫健的弄潮儿,在波浪的边缘灵活地走动,一旦发现猎物就迅速用匕首一样的尖而长的喙啄取之。有时,鱼混迹在烂泥里,也照样逃不过白鹭的眼睛。

    鹭也好,鸥也好,那天上午它们都吃饱了。但我好奇的是,它们捕到的,到底是什么鱼?看外形,这种红色的鱼有点像泥鳅,也有点像黄鳝(只不过很短),甚至也像超大号的蚯蚓。我把鱼的照片给喜欢海钓的同事郑老师看了,他说,这鱼看上去很像是慈溪人所谓的赤鳝,当地还有一道名菜叫做“赤鳝滚糟”。当然,赤鳝也只是俗称。于是我又请教了一位比较了解本地海洋生物的方老师。他说,白鹭嘴里叼着的,乃是狼牙虾虎鱼;而“赤鳝滚糟”那道菜所配图片中的鱼,则是中华栉孔虾虎鱼,两者长得很像。狼牙虾虎鱼,在中国沿海及河口广布,喜躲在泥沙中;其性情凶猛,捕食其他小鱼小虾,但终究还是成了白鹭的美食。

    6月上旬,我又去了甬江公园3次,但奇怪的是,不管是在高潮位还是低潮位的时候,我却再也没有见到那天的鸟儿捕鱼盛况。

    鄞州公园,三鹭出没芦苇荡

    说完了最常见的白鹭,接下来再介绍一下其他几种鹭。限于篇幅,俗称“灰鹭”的夜鹭,就不多说了,在日湖公园种荷花的区域,站在木桩上的,除了白鹭,基本上都是夜鹭。夜鹭成鸟的背部羽色很深,近黑色,而未成年的夜鹭全身羽色几乎都是灰褐色,并且比较斑驳。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羽色为黄、黑、红的3种鹭鸟,其实它们的大名分别是黄斑苇鳽(也叫黄苇鳽)、黑苇鳽和栗苇鳽,都属于宁波的夏候鸟。鳽这个古老的汉字,相当生僻,有人认为应该读作“间”,也有不少人认为该念“研”。这且不去管它,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上述3种鸟,鸟名中都有一个“苇”字。是的,它们都喜欢生活在芦苇荡中。

    上述3种苇鳽中,最多见的是黄斑苇鳽。它也是华东体形最小的鹭鸟,只有白鹭的一半大小,故俗称“黄小鹭”。它全身以棕黄色为主,两翼尖端及尾部黑色。目前,在鄞州公园二期的芦苇丛中,生活着好多只黄斑苇鳽。你若站在高高的观景平台上,不用多久,肯定会看到“黄小鹭”轻巧地从眼前飞过,然后落入附近的芦苇丛中。由于它的个子小,因此振翅频率较快,不像白鹭飞翔时那样舒缓。

    有时,它站在芦苇的高处,还伸长了脖子,与林立的芦苇完全融为一体,远看的话,没观鸟经验的人根本不会认出这是一只鸟。有时,它双脚分叉,分别撑住一根芦苇,眼睛紧盯水面,观察鱼儿的动静。有时,它在芦苇的下层蹑手蹑脚潜行,寻找“伏击”捕鱼的最佳位置。有时,“黄小鹭”也会飞到荷花池中,躲藏在荷叶下捕鱼。

    至于黑苇鳽和栗苇鳽,那可真的难得一见了。最初,是

    在十几年前,我在海边及东钱湖见过它们;2017年,在慈城中心湖也见到了这两种鹭鸟。而今年,特别令人高兴,它们居然在繁华的都市区里安家了。

    6月初的一天清晨,在鄞州公园二期的湖畔,我拿着相机,静静等待它们的出现。好几只“黄小鹭”飞过去了,但始终不见黑、红二鹭。过了很久,当我在拍斑文鸟(它正忙着叼取芦花回去做窝)的时候,眼睛的余光看到右前方有个红色的身影掠过。我心里顿时一阵激动,迅速调转了镜头,但还没来得及按下快门,就看到它落到了对面观鸟屋旁的芦苇丛里。果然是一只栗苇鳽!后来,鸟友阿范也来了。他说,观鸟屋附近,是栗苇鳽最常出现的地方。我们又等了一会儿,才终于拍到了这红色的鹭鸟。

    栗苇鳽的体形,大小介于“黄小鹭”与白鹭之间,其雄鸟几乎全身均为栗红色,因此不会被错认。这种鸟行踪隐秘,多在晨昏和夜间活动、觅食。多年来,我从未看到过栗苇鳽的捕食场景。

    那天,黑苇鳽倒是比较给我们面子,好几次在附近飞过,让我抓拍到了不错的照片。黑苇鳽的羽色主要为深灰至黑色,但颈侧具有明显的黄色斑纹,因此也被叫做“黄颈黑鹭”。这种鸟天性比较羞怯、警觉,白天常隐匿在湿地植物中,黄昏及夜晚才比较活跃。

    目前,在宁波市区,鄞州公园二期、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等湿地型公园,湖面宽广,水道纵横,水生植物形成了生态群落,岸上林木也很茂密。这样的环境,不仅有益于人类之身心,也为鸟儿营造了良好的栖息条件,真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